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封人

封人

官名。殷朝已见。《小屯南地甲骨》第二九六四片有“封人”之称。西周至战国沿置。①掌都邑城廓营建及封城疆界的划分。《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苏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周礼·地官》司徒属官有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其职云: “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郑玄注: “壝,谓坛及堳埒也; 畿上有封,若今时界矣。”②镇守边邑封疆的地方长官。春秋郑、宋、齐、鲁等国皆设。《左传·桓公十一年》: “郑庄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文公十四年》: “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韩兆子·外储说左下》: “管仲东傅,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鸟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③掌农田。战国韩置。《吕氏春秋·开春》:“封人”高诱注:“封人,田大夫,职在封疆,故谓之封人。”


官名。周朝设此官。初为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见《周礼·地官·封人》。到春秋时,指掌封疆的官。《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猜你喜欢

  • 右都丞

    官名,东汉置,为右都候之副,掌佐右都候行施职事。详“右都候”条。

  • 智聪

    职官封号。西夏授与中品官,与办式同一等级。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朝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 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 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 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

  • 阿札割只

    官名。辽遥辇部落联盟时设置,所掌未详,后为北面枢密院官,位在枢密使下。《辽史国语解》:“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札割只,皆墩官也。”

  • 旗鼓佐领

    清朝八旗包衣佐领之一。即由包衣汉人编成的包衣汉军佐领。上三旗旗鼓佐领隶内务府,下五旗旗鼓佐领为王公府属。佐领下之包衣汉军文武科考归入八旗汉军,仕进亦补汉军缺或汉缺;但在内务府仕进或在王公府当差则与包衣

  • 外城巡警总厅厅丞

    官名。员额、职掌同“内城巡警总厅厅丞”,参见该条。

  • 遥郡

    官制用语。北宋初年,命武臣遥领未统一地区州府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号称遥郡。后用为武臣叙迁阶官,皇城使转遥郡刺史,遥郡刺史转遥郡团练使,遥郡团练使转遥郡防御使,遥郡防御使转防御使。领遥郡者仍带原有阶官

  • 都督中外诸军

    “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省称。

  • 典宝署

    官署名。元朝设于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隶詹事院。秩从五品。二十年,升正五品。三十一年,改掌谒司。

  • 三长

    即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 从李冲之议设立。为地方基层行政官吏,邻长管五户,里长管五邻,党长统五里。负责核实户籍,以便征发赋役。多由当地豪门担任,最初复除征役,后役调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