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按使公署

巡按使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布的《省官制》规定,改民政长为巡按使,改省行政公署为巡按使署,为全省最高行政官署。取消行政公署原设各处司,而在巡按使公署内设置政务厅,作为行政枢纽。政务厅设厅长一人,简印;辅佐巡按使掌理全省政务。下辖总务、内务、教育、实业四科,职权与原来省行政公署内的总务处以及内务、教育、实业四司大致相同。各科均设主管人员一人。主管人员名称各有不同,奉天称主任,江苏称科长,云南称佥事。在四科之外,河南省则增设秘书处,奉天省则另设执法处与机要二处,至于在政务厅外设置其他组织者,有湖南巡按使公署之办公室,及奉天巡按使公署之营务处。原属省行政公署的财政司所掌职务,划归新组建的财政厅,直隶于财政部,不属于巡按使署。

猜你喜欢

  • 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官之一,位副都指挥使下。宋朝沿置,一员,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其品序在正任防御使之上,从五品。武官名。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 洗沐

    即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的例假。汉朝规定,中朝官每五日归家休沐,三署诸郎、太子舍人同。

  • 制局监

    侍卫武官名。南齐始置,主管宫廷武器、禁兵。地位虽低,因侍卫皇帝左右,颇具权势。《南齐书·幸臣传》: “领武官,有制局监,领器杖兵役,亦用寒人被恩幸者。”“制局小司,专典兵力,云陛天居,互设兰锜,羽林精

  • 司城员外郎

    官名。即职方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职方员外郎。

  • 南面都林牙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翰林院长官,多以契丹人为之。兴宗重熙十九年(1050),有南面都林牙耶律高家奴破夏国兵。(《辽史·兴宗纪三》)亦称“翰林都林牙”。

  •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

  • 木官

    官名,也称木正,汉置,掌林木选材。《汉书·地理志上·蜀郡》:“严道(县),有木官。”官名。西汉时蜀郡有木官,在严道县。

  • 度支参军

    公府僚属名。西晋末司马睿置于丞相府,掌度支曹。南朝不置。官名。见“公府度支曹”。

  • 委署章京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章京。所设机构,均有额定人数。

  • 遂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城郊外六遂的政令。《周礼·地官》: “遂人,中大夫二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之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