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牧令
官名。北魏置。《魏书·斛斯椿传》: “父敦,肃宗时为左牧令。”
官名。北魏置。《魏书·斛斯椿传》: “父敦,肃宗时为左牧令。”
即“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名。北魏置,见“帐内都督”。
又作“僚友”。即同僚。参见“僚友”。
官署名。清朝贵州之铸钱局。康熙六年(1667)置局。雍正九年 (1731) 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贵阳府知府、贵筑县知县或通判,县丞选充。掌理本省之鼓铸事宜。
官场用语。宋朝称翰林学士等高级侍从官为禁从。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员一人,为南宫卫士令副贰,秩三百石,掌卫士,守护南宫。官名,东汉置,为南宫卫士令之副,佐令掌南宫卫士。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卫尉》。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额设一人,满缺。掌白塔信炮之鸣放事。若有警,得旨后则鸣炮。九门之炮闻声即应。官兵闻炮则集合候旨。总管下设监守信炮官、领催、炮手等。官名。清制,在京城白塔山设信炮五位,内九门
官名。北齐置,见“驼牛署令丞”。
即辟雍学录。见“辟雍”。
① 国都及郡县等地方官署所在地。如郡治、县治。天子所都亦称治。②官制用语。即以它官行使某官职权,多以较高官职来管理较低官职事务,或有同级官员兼治的。北朝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