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 国王师傅。相传殷朝已置,西周、春秋战国沿置。《礼记·文王世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记》曰: ‘虞、夏、商、周有师保。’”其后不设。西晋武帝复置为王国官,掌辅导诸王。后避讳改为傅。南朝宋复旧,六品。齐、梁、陈沿置。梁十一班,陈四品。北魏、北齐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三品。隋朝王国置,员二人,从三品。唐朝王府置,员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睿宗景云二年(711)改为傅,玄宗开元二年(714)废,旋复置。②执政官。掌出入王命,统辖众官。殷周皆置。《大克鼎铭》: “师华父克王服,出入王命。 ”③殷周军队统帅。 《师㝨簋铭》: “王若曰: ‘(师㝨),今余肇命汝率齐师”,“征淮夷。’”《尚书·洪范》: 八政,“七曰宾、八曰师。”孔颖达疏: “师,掌军旅之官。”亦指军事参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④乐官之长。殷周置。多通晓乐理,精于演奏,亦有为君王顾问者。《史记·殷本纪》: “(帝纣)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史记·晋世家》: “悼公问治国于师旷”。


1、官长。《尚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郑云:师,长也。”《周礼》天官中有甸师、医师、追师等;地官中有乡师、族师、胥师、贾师等;春官中有肆师、乐师、卜师等;夏官中有弁师、牧师、圉师、山师、川师等;秋官中有土师等。

2、执政官。殷、周置,掌传达王命,统帅众官。《大克鼎铭》:“师……出入王命。”

3、军队统帅。殷周皆置。《尚书·周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疏:“师,掌军旅之官,若司马也。”

4、军师,高级参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5、乐官。殷周皆置,掌乐师乐工,以精通乐理、长于演奏者任之。《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已,妲已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舞,靡靡之乐。”

6、太师的简称。周置,掌劝导君王,引其向善。《国语·周语上》:“史献书,师(上)箴。”

猜你喜欢

  • 外骅骝厩令

    官名。南齐置,属门下省。参见“骅骝厩令”。

  • 兵府

    指枢密院。兵府是掌管天下兵政的机关。《宋史·欧阳修传》:“修在兵府,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宋朝兵政汇于枢密院,兵府指枢密院。

  • 三卫郎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员一人,总领三卫之事,品秩同太中大夫 (从四品) ,不久改三卫侍郎。武职侍从官名。宋置,见“三卫官”。

  • 坊总

    见“坊长”。

  • 中军都虞候

    官名。唐朝元帅、都统、招讨使属官之一,出征则置一员。

  • 扬州都部从事

    官名。汉魏时司隶校尉属官有都官从事,察中都官。西晋置都部从事,职如都官从事。东晋与南朝的扬州刺史,其职如西晋的司隶校尉,亦置扬州都部从事。《宋书·沈攸之传》说:“晋世,京邑二岸,扬州旧置都部从事,分掌

  • 羲和

    官名。新莽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名纳言。官名,尧置,掌天文。《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西汉末年,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又改称纳言,掌钱谷金帛诸货币(见《汉书·百官

  • 养育兵

    清兵入关后,经制的八旗军名额已有定制,但人口不断增长。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决定从满、蒙、汉各旗的余丁中挑选四千五百人,经过训练,称为养育兵,乾隆时已增至二万余人。

  • 籍田署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六品。掌耕种籍田,奉宗庙祭祀。设于世祖至元七年(1270),隶大司农司。大司农司罢,改隶太常寺。二十二年复隶大司农司。置署令、署丞各一员。官署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属

  • 御札

    官府文书名。宋朝,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重大号令时用之,由翰林学士起草。又皇帝手诏亦称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