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史台狱

御史台狱

监狱名。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本无监狱,西晋时一度设置黄沙狱,旋废。至唐初,御史台主要还是通过弹劾来监督官吏活动的,但有时也依照皇帝的诏令鞫讯犯罪的官吏,但并非常行之事,所以并不专设台狱。《唐会要》卷六十记贞观末年,李乾右为御史大夫,“以罪人于大理寺隔街来往,致有泄漏狱情”,于是在御史台中置东西两狱,以自禁系。其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崔隐甫为御史大夫时一度奏废,至宪宗时复置。宋御史台亦置监狱,哲宗时经大理寺卿路昌衡的奏请,对御史台狱与大理寺狱作了分工:御史台狱拘押诏狱案犯;大理寺狱拘押在京犯罪官吏,但案情重大者仍须移关御史台狱,终宋之世均依此制。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作为诏狱人犯,最后即死于御史台狱。

猜你喜欢

  • 司法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司法院的副长官。参见“司法院”。

  • 大司理

    官名。又称“大理”。春秋战国齐置。掌刑狱。《管子·小匡》: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

  • 照磨所

    官署名。明朝始置。为户部、刑部、都察院、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各府衙下属办事机构,主管文书,卷宗。置官照磨、检校。清朝沿置,仅置于各布政使司及顺天府。明代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等、清代各府等都设照磨所,

  • 怯薛丹

    见“怯薛”。

  • 清官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指适于士族高门担任的官职。除尚书、中书等地位显要的官职外,一些品阶较高,政事不繁,不一定有实权的官职,如秘书省属官、东宫官属等,亦为清官。在清官中仍有程度的不同,如“侍中”较“散骑

  • 西藏帮办大臣

    官名。清置,见“西藏办事大臣。”

  • 都转运使

    官名。宋朝诸路置转运使,如五品以上官充任,则为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官吏。辽朝山西路都转运使司亦设。金朝中都路都转运司所置为正三品,掌本路税赋钱粮、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明朝为都转运盐使

  • 信都局

    官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司染署。

  • 行中书省

    官署名。简称行省。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始置。元世祖中统(1260-1264)、至元(1264-1294)间于各地分立,作为中书省派出机构,设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一般多以中书省官员出任。初凡

  • 从事内郎

    参见“从事中郎”。官名,即从事中郎。北周末年避杨忠讳,改从事中郎为从事内郎,其职事详见“从事中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