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营使司

御营使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总领行在军政。设御营使以宰相兼,御营副使以执政兼。其属有参赞军事,以侍从官兼; 提举一行事务,以大将兼。将佐有都统制及五军统制等。三年,令只辖行在五军,其余边防事务归三省、枢密院。四年罢,兵权皆归枢密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复置,仅掌殿前忠勇等军。不久即罢。


官署名。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因禁兵溃散,另设御营使司,统辖东南地区各军,作为皇帝直辖部队。以御营使与御营副使为正副主官,以宰相和执政分别兼任;下设都统制与提举一行事务,在宰相与执政的统率之下管辖御营军。御营军最初分成五军,各以统制为主官。其后并规定诸军以万人为一军,每军十将,共置统制五员,逐军各置虎符,于御前收管,未见虎符,不得擅自发兵。在韩世忠、张俊脱离御营司以后又别置御营使司五军统制,统率御营五军。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撤销御营使司改御营五军为神武副军,复受枢密院管辖。

猜你喜欢

  • 闲舆卫

    爵名,汉武帝置,为“武功爵”的第二级,用来赏军功。《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注:“《集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

  • 北面边防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境内部族交错,专门设官镇抚、防御,统称为北面边防官,主要官衙有各都部署司、指挥使司、统军使司、详稳司、统领司、戍长司、甲马司、招讨使司、巡察司、兵马司、节制司、节度使司等。分布五京及

  • 赐斧钺

    君主授予臣下权力的方式之一。斧钺是杀戮的工具,先秦时代王赐予臣下以斧钺,象征王授予专杀戮的权力,西周、春秋时已形成制度。《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

  • 宦寺

    宦官的统称。因其初有宦人、寺人之称,故名。宦官。寺指寺人,古代宫中供使唤的小臣。宦官有宦人、寺人等名,合称宦寺,即后来的阉人、太监。《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宋陆游《冬日读白集

  • 帐内都将

    官名。北魏置。《窦泰墓志》:“起家为襄威将军,帐内都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二一)参见“都将”。

  • 武选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武选司员外郎。明清兵部武选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马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雍正五年(1727)定制六人,满洲

  • 女长御

    宫中女官,为侍从宫女之长,侍后妃左右。《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弃所养儿十一日,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注:“晋灼曰,《汉仪注》:有女长御,比侍中,宫长岂此也?”长御,众御之长。

  • 掌冶方丞

    官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掌冶丞。

  • 谒者仆射

    官名。秦、西汉隶郎中令(光禄勋),统领诸谒者,职掌朝会司仪,传达策书,皇帝出行时在前奉引。东汉为谒者台长官,名义上隶光禄勋,侍从皇帝左右,关通内外,职权颇重。秩皆比千石。三国沿置,魏五品。西晋武帝省,

  • ?工中士

    官名。 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师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工下士以佐其职。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