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政治会议

政治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其前身为行政会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九月,熊希龄内阁组成后,秉承袁世凯的意旨,拟用废省的办法来扩大中央集权,十一月五日特电各省派员来京参加地方行政会议,讨论有关问题,故名“行政会议”。二十六日袁世凯下令召集。十二月十二日任命议长、十四日任命副议长。十五日全体议员在居仁堂觐见袁世凯“聆训”,下午即在北海团城承先殿举行开会式,改称“政治会议”。依照开会后报请袁世凯批准的《政治会议规则》规定,其任务是议决关于民国建设的政治问题:行政上应兴应革事件,经政府咨询的也可以议决,所有议决事件,都要呈候大总统核夺施行。袁世凯利用这个机关解散国会,制造“约法会议”,完成了通向帝制的最后步骤。政治会议有议员七十六人,主要都是官僚,议长、副议长由大总统在议员中任命。下设秘书厅,秘书一长一人由总统任命,掌管准备议事、整理议案和其他各种事务。政治会议至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二十日结束。

猜你喜欢

  • 京师督学局

    官署名。清末学部兼领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京师教育行政事宜。辖师范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三科。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另设译官任翻译。官署名。清末置,属学部。掌京师督学

  • 同文寺

    官署名。即鸿胪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鸿胪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22年)改鸿胪寺为同文寺,以同文寺正卿与同文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参见“

  • 天朝总巡查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天京内巡查之事。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泾州丝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中尚方署。

  • 节将

    魏、晋、南朝对持节统辖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的简称。《三国志·牵招传》:“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于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节将见围,不可拘于吏议。”军事长官

  • 交涉使

    官名。清末地方各省交涉使司之主官。掌主邦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始置于奉天、吉林二省。正三品。宣统二年 (1910),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云南亦援例续置。官名,清朝置,正三品,

  • 后苑勾当事内品

    官名。宋朝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置,位在后苑内品下。宦官职名。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

  • 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的临时机构。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初,关于对德国的和战问题,各方面仍有很大的争论。北洋政府为了应付起见,于三月十三日在国务院内设置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以研究当时的外交关系。评

  • 寄禄官

    官制用语。宋朝用以确定官员俸禄、品秩的阶官。唐朝前期,官员皆依品领俸。代宗大历十二年(777) ,始改以官定俸,自三师、三公至参军、文学博士、录事,月给一百二十贯文至十贯文。中期以后,三省、六部常以他

  • 户部总科员外郎

    明朝户部总科佐贰官。洪武六年(1373) 置,二人,协掌科事。十三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