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 初年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西晋沿置,员四人,位比侍中,三品,秩比二千石,为门下重职,散骑省长官。职掌侍从皇帝左右,谏诤得失,顾问应对,与侍中等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亦常用作宰相、诸公等加官,得入宫禁议政。至东晋,夺中书出令之权,参掌机密,选望甚重,职任比于侍中。南朝出令之权复归中书省,散骑省改名集书省,职以侍从左右、主掌图书文翰、文章、撰述、谏诤拾遗,收纳转呈文书奏事为主,地位骤降,虽宋大明(457—464)、梁天监 (502—519) 中均曾下令复重其选以比侍中,但终因职轻事简,不为人重。宋三品,梁十二班,陈三品。选其功高者一人为祭酒,掌纠劾禁令。北朝以兼领修史,实际地位略高于南朝,但仍为闲散之职。唯北魏初一度掌出令,位在中书令之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二品下,二十三年(499)改从三品。北齐集书省设六员,下设之起居省又设一员,皆从三品。隋初罢集书省,置为门下省属官,仅掌值朝陪从,员四人,从三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罢。唐初复置,为加官。太宗贞观 (627—649) 初改为从三品散官,旋罢。十七年(643) 复置为职事官,员二人,隶门下省。高宗显庆二年(657) 分置左右,以左散骑常侍二员隶门下省,右散骑常侍二员隶中书省,常侍从规谏,备顾问应对,实则多为安置退罢大臣之虚职。唐高宗时曾改名左右侍极、左右常侍,旋皆复旧。代宗广德二年(764)升正三品。五代因之。北宋仍分左、右,各隶门下、中书省,前期置为三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定为正三品,但未尝除授。辽朝亦分置左、右,为南面朝官。参见“门下省”、“散骑省”。


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汉因之。魏文帝黄初年间把散骑与中常侍合而为一,谓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掌规谏,不典事。魏还有员外散骑常侍,晋有通直散骑常侍。自魏至晋,散骑常侍与侍中共平尚书奏事,东晋时罢之,而以中书职入散骑省,故以散骑常侍掌表诏。宋散骑常侍属集书省,齐属东省,梁谓散骑省,陈因之。北魏、北齐为集书省,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领诸散骑常侍侍郎及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官,兼以出入王命,位在中书之左。隋属门下省。唐贞观二年制诸散骑常侍皆为散官,从三品,后悉省;贞观十七年复置为职事官,始以刘洎为之,其后定制四员,属门下省,掌侍从规谏;显庆二年迁二员隶中书省,遂分为左右,左属门下,右属中书。见《通典·职官三·侍中·散骑常侍》。宋承唐制,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掌规谏讽谕,凡朝政得失,官非其人,皆得谏正;右属中书省,其职同。见《宋史·职官一》。

猜你喜欢

  • 廪牺令

    官名。西汉左内史(左冯翊)属官,秩六百石,有丞、尉,掌藏谷养牲以供祭祀,后属大司农。东汉改隶河南尹。东晋初未置,后复置,南朝因之,隶太常。梁位流外三品勋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

  • 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五院部皇族之从军者。

  • 知堡

    官名。宋代诸州于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常置堡以为行政单位,与县同级,如泸州所属有板桥堡、政和堡。以堡主或知堡主管。金沿置知堡,从七品,其下设公使人均与县同,惟按户口多寡酌置司吏。

  • 中兵马指挥司

    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马司之一。凡京城内外,划境为五,其中间地域属该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明朝设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吏目一人; 清治置,改副指挥只设一人,俱汉员。

  • 乡君额驸

    见“额驸”。

  • ① 以下级拟上级。《公羊传·隆公五年》: “讥始僭诸公也。”何休注: “僭,齐也。下仿上之辞”。②以下级犯上级。《谷梁传·隆公五年》: “始僭乐矣。”范宁注: “下犯上谓之僭。”

  • 殿中寺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令、少令。

  • 制使

    天子的使臣。《续玄怪录》:“制使之行,呵斥风生,舟船不敢动。”

  • 房师

    明清乡试、会试中举人、贡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之尊称。同考官各居一房,试卷首经其审阅,选中者送主考或总裁裁定后方能取中,因有此称。明清科举之制,乡试分若干房,每房有一名同考官,试卷必须经过某房的同考

  • 中外大都督

    官名。东晋置。掌指挥全国军队,地位极高。不常置,非平常人臣之职,东晋仅王导、刘裕曾任此职。《晋书·王导传》:“俄而贼退,(王导)解大司马,复转中外大都督,进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汉制罢司徒官以并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