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氏族

氏族

又称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它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内部实行禁婚(即实行外婚制),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国家就是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阶段发展而成的。大约在四千年以前,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经过长期的发展,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龙山文化以及和龙山文化年代相当的其他文化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起,每个氏族都采用一种动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徽号,也就是“图腾”(Totem),其作用在于保存具有这一名称的全体氏族成员的世系,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并常用作氏族首领的氏号,也就是最早的官称。氏族都有自己的首领,负责管理氏族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偶然发生的冲突事件。他们由氏族社会民主选举产生,成年妇女和男子都可以当选。被选的是最勤劳勇敢、能力卓越、为氏族成员所爱戴的人。这些首领和一般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特权和私有财产,也不脱离劳动。他们是人类社会最早期的“”,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公仆。氏族会议是一种原始式的民主集会,男女享有平等的投票权。这个议事会有权选举并罢免氏族首领。它议决同族人中被害者的赎款或复仇,并议决收容异族加入氏族,是氏族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开始,我国的氏族解体,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猜你喜欢

  • 典府丞

    官名。王国属官,晋朝平原、汝南、琅玡、扶风、齐等大国置典府,位舍人下,后演为此职。南朝宋沿置,各一员; 梁亦置,以中正品评位不登二品者为之。北齐皇子王国、诸王国皆置,各一员。隋朝诸王国各置一员,位典府

  • 丞史

    官名合称,即丞与史,或泛指中央和地方僚属。令的属下称令史,丞的属下称丞史。《史记·汲郑列传》:“(汲黯)迁为东海太守……择丞史而任之。”“郑庄以任侠自喜……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

  • 大行台郎中

    官名。北魏、东魏、西魏、唐朝置。属大行台,如分曹理事,则冠以曹名,如大行台都官郎中、大行台吏部郎中等。在北魏末及东、西魏时,权力很大,加之当时授官较滥,常可加或兼其他较高官职,如杜弼任此职时加镇南将军

  • 女古烈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统二女古部军,长官为详稳,下设都监等职。属北面军官。

  • 司辰师

    官名。隋朝于左右武候置四员,正九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秘书省太史监,置八员。唐朝秘书省司天台置五员,正九品下,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以后改名司辰。掌观测天文。肃宗乾元元年(758)后名五官司

  • 府通判

    官名。宋代始于知府之下设通判,名义上虽为知府的佐官,其地位实与知府相似。辽金元诸府无通判,以同知为府的佐贰官。明清复于府置通判,与同知同为知府的佐官。参见“通判”。

  • 内阁大学士

    官名。清代内阁设此官,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见《清史稿·职官一·内阁》。官名。明代仿宋制置大学士若干人,以殿阁为名,初设华盖、文华、武英三殿及东阁、文渊阁二阁大学士,仁宗

  • 折冲校尉

    官名。东汉末置。《三国志·袁术传》:“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为领兵武职。曹操、孙权亦置。官名,东汉末年袁术置,为领兵武官,其职位低于将军、高于都尉。《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侠

  • 教坊副使

    官名。宋朝教坊副长官,员二人。金朝亦置,从六品,位在教坊提点、教坊使之下。官名。宋金教坊使的副职,参见“教坊”。

  • 走马承受公事

    官名。宋太宗时置于诸转运司及沿边各路,以三班使臣或内侍充任,员各一至三人。掌监察部内官吏,亲军政、察边事。无事则每年回京入奏一次,沿边有警则随时驰驿上闻,例许风闻言事。神宗元丰元年 (1078) 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