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明于刑部置照磨、检校,掌核对文卷,计录赃赎。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为殿中侍卫武官。《魏书·安同传》: “(安同)父屈仕慕容, 为殿中郎将。”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粮食部,督导粮食政策与粮仓管制的有关法令。
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其秩分别为从五品下与正七品下,警卫宫廷。
官名。即镇军将军的司马,位在长史之下,员一人。西晋时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仍五品上,北周定为五命。宋朝亦有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东汉献帝时置,张济、曹操、刘备皆曾任之。三国魏时与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合称四镇将军,多授持节都督,出镇方面,二品。位在征东将军下,一般不与征东将军并置。蜀、吴亦置。晋朝定为三品,如为持节都督,则
见“内侍省”。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品蕴位。属流外官,地位很低。
官名。北齐置。见“司讼局”。官名。北齐太仆寺所属有司讼局丞,所掌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