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君临一国的君主。殷、周最高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或历代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也僭称王。②官名。清朝有“总理学务王”、“议政王”、“辅政王”,详各条。③爵名。汉朝以后为爵位的最高一等,在公之上,多用以封授宗室,少数建有殊勋的功臣亦封王,但历朝皆不多见。魏、晋以后,权臣封王多为篡位前兆。


1、天子、国君。夏商周三朝的国君称王。《尚书·夏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尚书·商书·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尚书·周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民、千夫长、百夫长……”

2、诸侯国的国君。东周时许多诸侯国的国君自封为王,如秦王、齐王、楚王、韩王、赵王、魏王、燕王等。

3、功臣皇子的封号。秦末项羽封有功战将为王,如汉王、赵王等。见《史记·项羽本纪》。《汉书·异姓诸侯王年表》。刘邦统一天下后,封兄弟和皇子为王。见《汉书·诸侯王年表》和《汉书》卷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七。

4、归降的少数民族国君、首领。汉朝封归降的少数民族的国君、首领为王。《后汉书·百官五》:“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长,邑君,皆有丞,比郡、县。”

猜你喜欢

  • 金正

    官名。传说颛顼氏所置五行之官,亦即秋官。死后为神,称蓐收。详“木正”。官名,为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 法制院院长

    官名。即“法制院院使”。

  • 平章军国重事

    初为职衔名义,后演为官号。唐中宗神龙 (705—707) 中始为非侍中、中书令而居宰相职者加号。《旧唐书·中宗纪》: 神龙元年 (705) 六月癸亥,“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军国重事中书门下可共平章”;

  • 总管府

    官署名。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始置,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管理所属地区的军事民政,职权甚重。辖区增减无常,一般辖数州、多者可达数十州。设总管为长官,江陵总管府又设副总管。僚属有长史、司马、司录、治中

  • 典学从事

    官名。三国魏、蜀皆置。属州刺史,管理州内诸郡学校、时节祭祀等事。晋朝沿置。《三国志·谯周传》: “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八年(272)》有典学从事何旅,胡三省注: “典学从

  • 凤阳关监督

    官名。户关监督之一。清顺治八年(1651) 置,为凤阳关之主官。大关设于安徽寿州正阳镇。掌征通关货税,船料及牲畜税。康熙五十五年(1716) 至乾隆四年 (1739) 曾交巡抚兼管。复设监督后由庐凤道

  • 承发科

    官署名。① 清朝中央各部、院、寺之司务厅 (或经历厅、主簿厅) 的下属机构。掌文书收发。置有经承一二人。根据记载明确设有此机构的,有吏、户、礼、工各部之司务厅,都察院经历厅,太仆寺主簿厅,兵部职方司,

  • 县邑啬夫

    官名。春秋时晋与鲜虞设置,主管县邑之政。春秋时常以“国”与“县”对举,如《国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国有班事,县有序民。”“国”为都邑,“县”为都邑外的乡聚。《齐侯钟铭》记灵公赐叔夷“其县三

  • 远地

    官场用语。宋朝官员所任差遣之地离都城千里以外者,称远地。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官员注授差遣离都城逾千里者,称为远地。

  • 殿中省

    官署名。管理皇帝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务的宫廷机构。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由殿内省改名,设监、少监、丞等官,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中御府,咸亨元年(670)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