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理匦使

理匦使

使职名。匦即匣。武则天垂拱二年(686)铸四铜柜(匦)列于朝堂: 青匦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 丹匦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 白匦在西,陈仰屈者投之; 黑匦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置使署理四方投匦之书,以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天宝九载(750)改名献纳使,肃宗至德元载(756)复名理匦使。代宗宝应元年(762)以给事中、中书舍人正直清白者充任,德宗建中二年(781)以御史中丞为之。投匦者,使先验副本。文宗开成三年(838)罢验副封。


官名。唐武后垂拱二年,铸铜匦四,列于朝堂,接受四方投书,以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玄宗天宝九年改称献纳使,肃宗至德元年复旧。《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武后垂拱二年,有鱼保宗者,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歹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役之。以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人充使,知匦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天宝九载,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年复旧。”

猜你喜欢

  • 回回科

    官署名。明朝及清初钦天监所属机构。明洪武元年(1368),设回回司天监。三年,改称回回钦天监。三十一年,罢监设科,隶钦天监。掌以回回之法推算天行之度。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十四年省。明钦天监分科

  • 撰史著士

    官名。南朝陈置,参预史事的修撰,多以他官兼领。《陈书·阮卓传》:“转翊右记室,带撰史著士。迁鄱阳王中卫府录事,转晋安王府记事,著士如故。”

  • 阿思哈尼昂邦

    满语官名。汉译为“侍郎”。

  • 右尉

    官名,汉朝长安县置,掌治安。《汉官旧仪》:“长安城方六十里中,皆属长安令,置左右尉。”

  • 遂法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遂士中士十二人,各掌四郊其遂的民数及狱讼。北周依《周礼》之制,以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的地区为遂。置遂法上士,正三命;遂法中士,正二命。属秋官府刑部中大夫。

  • 中堂

    宰相之别称。北宋时因宰相于中书省内之政事堂办事而有此称。元朝沿称。明朝大学士握宰相之权,于内阁办公,居中,中书居东西两房,故称中堂。清朝用以称呼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宰相的别称。唐代宰相在中书省政事堂办

  • 大理院看守所所官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大理院附设看守所,始置。定额四人,正八品,奏补。佐所长管理所中一切事宜。

  • 郡国文学吏

    官名,汉置,凡指郡国文学掾、史,也简称郡国文学,为郡国佐吏,掌郡国学校、教授诸生和礼仪教育等事,没有固定人数,俸百石,位在诸曹掾史前。掾为正,史为副,掾在史前。《后汉书·孝灵帝纪》:“试太学生年六十以

  • 监国摄政王

    官名。清末代行皇帝权力的特设职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绪帝、西太后先后死。西太后死前,先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三岁子溥仪为嗣皇帝,又命摄政王监国。职掌代皇帝主持国政,军国政事悉由裁定,遇

  • 太卜丞

    官名。秦、汉为太卜令之副。东汉并入太史丞。北齐有太卜局丞,隶太常寺太史署。隋、唐置为太常寺太卜署次官,各一员,隋朝从九品下,唐朝正九品下。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官名,西汉置,佐令掌占卜。东汉并入太史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