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理问所

理问所

官署名。元朝始设,为行中书省所属机构。掌勘核刑名案件。设理问二人,副理问二人,知事一人,提控案牍一人。明、清沿置,为布政使司所属机构。明设理问一人,副理问一人,提控案牍一人。清于直隶、江西、江苏、浙江、湖南、陕西、云南等布政使司设。初设理问、副理问,康熙三十八年(1699)裁副理问。


官署名。掌勘核刑名。元代行省设理问所,明代承宣布政使司也设理问所,清沿其制;其官有理问、副理问。见《元史·百官七·各省属官》、《明史·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各省布政使司》、参见“理问”条。

猜你喜欢

  • 同判大宗正事

    官名。北宋置,为大宗正司副长官,位在判大宗正事之下。后废。金为大宗正府次官,从二品,置一员。章宗泰和六年(1206),改为同判大睦亲事。官名。金置,为大宗正府副长官,从二品,位在“判大宗正事”下而在同

  • 封简科

    清朝都察院经历厅下属之办事机构。置经承二人,办理文移事务。

  • 集校

    集贤校理简称。

  • 判府事

    宋朝对二品以上官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等官职任知府者之称呼。参见“知府”。

  • 馆阁

    ①官署名合称。宋初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号称三馆,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总为崇文院。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与三馆合称馆阁。掌收藏图籍、修国史及编校书籍之事。置昭文馆、集贤

  • 上虞备用处

    即“尚虞备用处”。官署名。清初置,又称尚虞备用处或黏竿处。“虞”在古代为掌山泽之官,或假借作“娱”。本处的职掌,主要是日常协助侍卫处与护军营护卫皇帝,并备皇帝出巡时偶作“垂钓”的承应事务。初设侍卫领班

  • 右谷蠡王

    匈奴王号,位次左右贤王和左谷蠡王,而高于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有自己的部土,掌本部兵马人民等事,属官有骨都侯、尸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等。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 中常侍

    官名。秦、西汉为加官。初称常侍,元帝以后称中常侍。凡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以至郎中,加此得出入禁中,常侍皇帝左右。武帝以后参与朝议,成为中朝官。无定员,或多至数十人,任用士人。东汉改为专职

  • 左右羽林率倅长中士

    官名。见“左右羽林率上士”。

  • 宿卫军司马

    官名。北魏置。宿卫禁军中的较低级军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八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