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相国

相国

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尊称。《荀子·尧问》: “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时孙叔敖任楚令尹。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高帝刘邦名讳改相国)。居宰辅之位,为百官之长,与丞相略同而位稍尊。秦朝唯置丞相。西汉承秦制置丞相为国务长官。高帝、惠帝时萧何、曹参曾由丞相迁相国(或说改名相国),职权秩位略同,礼遇稍尊,用绿绶。后复改丞相。诸侯王国亦置,惠帝元年(前194)改名丞相。魏晋南北朝不常置,位尊于丞相,职权品秩略同,非寻常人臣之职。隋、唐以来多用作对宰相的尊称。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左、右相国为中书省长官,主管政务,明洪武元年(1368)改左、右丞相。清朝专指任大学士者。参见“丞相”。


1、官名,即相、宰相、丞相。战国时赵设此官。《史记·赵世家》:“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是为惠文王。”相国这一官名始于此。秦汉沿置。《汉书·陈胜项籍传》:“相国赵高颛国主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相国、丞相,皆秦官……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汉初,朝廷及王国皆置相国,其位尊于丞相。金印紫绶,掌助天子理万机。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光武即位,仍称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改称司徒(见《后汉书·百官志》)。东汉末年,董卓自称相国,与司徒并存。《后汉书·孝献帝纪》:“十一月癸酉,董卓自为相国。十二月戊戌,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魏晋南北朝不常置,位尊于丞相。隋唐多用于对宰相的尊称。朱元璋曾置左右相国为中书省长官,主管政务,后改称左右丞相。清朝专指大学士。

2、诸侯国的丞相称相或相国,为国王的佐官,助国王处理国事。《汉书·高帝纪下》:“九月,代相国陈豨反。上曰:豨尝为吾使……以相国守代。”

猜你喜欢

  • 玄官

    官名。主祭天。《管子·幼官》: “令曰 :‘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

  • 闺帅

    宫中女官,掌监督宫庭。《宋书·后妃传序》:“中台侍御监闺帅,置一人。”

  • 右御卫大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高祖武德五年 (622) 改右领军卫大将军。

  • 曳刺

    初为官吏名后为职役名。契丹语音译,义为壮士、勇士,或作拽刺。辽有拽刺军,直隶于朝廷。亦用作官名,有旗鼓拽刺,掌护卫皇帝仪仗旗鼓;军中拽刺,司边防侦候,传报军情;祗候郎君拽刺属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御前祗

  • 房官

    参见“同考官”。科举时代,乡会试同考官称房官。应试的卷子,例由房官分阅,择优荐给主考官,由主考官再定弃取。

  • 修撰

    官名。唐朝置为史馆官,四人,掌修国史。玄宗天宝(741—756)以后,以他官兼职史馆者为之。初入为直馆。宪宗元和(806—820)以后,改以登朝官领史馆职者充任,未登朝官为直馆。集贤院亦设,无定员,多

  • 前侍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 二命。亦称“前侍二命士”。领前侍下士,负责御寝南门的警卫,披银甲,左执狮子环、右执象环长刀,刀用银饰。隋文帝开皇

  • 参议院实业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十一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七人,掌审查实业事项。

  • 审计部

    官署名。民国时国民政府置,属监察院,掌理审核监督全国政府各机关的会计。设部长、副部长各一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下设秘书处和三厅,分司办事。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监察院

  • 西上閤门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掌朝会慰礼进名、导引群臣及外国使节等事。置閤门使、副使等职。金亦于閤门司设西上閤门使,掌赞导殿廷礼仪。初设二员,秩正五品。明昌六年 (1191) 减一员,降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