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仪院

礼仪院

官署名。①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置,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法物等制度。多以参知政事为判院,学士、丞郎、诸司三品以上为知院。仁宗天圣元年(1023)废。②清初内府机构之一。顺治十七年(1660)改礼仪监设。掌内庭礼乐之事,并考核太监品级。初设总理,左、右协理各一人,后改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八人,笔帖式二十人,赞礼郎十二人,司胙官四人。所属有喇嘛唪经处、皇史宬等。康熙十六年(1677)改称掌仪司。


官署名。宋置。唐有礼仪使,掌国家大礼之事。建中以后,均于郊祀时暂置,事毕即停。宋初以太常礼院掌其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议封禅,曾命学士、常参官详定仪注,事后即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于泰山,又命学士、待制与判礼院官详定仪注。六年(公元1013年)置礼仪院。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法物等制度。判院多以参知政事为之,知院则以学士、丞郎、诸司三品以上官充任。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罢废。

猜你喜欢

  • 文昌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垂拱元年 (685) 以后又改名文昌省、中台等,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尚书省。官署名。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不久又改称文昌都省。见《

  • 巴雅喇扎兰额真

    即“巴牙喇甲喇额真”。

  • 巡灯司

    海关海事部灯塔科与地方机构灯塔班的洋员。见“海事部”。

  • 飞将军

    汉朝名将李广的别称。《汉书·李广传》:“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飞将军,也简称飞将,唐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

  • 宪部

    官署名。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至肃宗至德二载(757)改原刑部而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曾改原刑部属部之总部而置。次年改于刑部下置十二清吏司,遂罢。官署名。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改刑

  • 后宫殿中治职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左民尚书,四品。

  • 白衣斋子

    官吏名。北齐置。属门下省领左右局。《隋书·百官志》中: “领左右局,领左右各二人,(原注: 掌知朱阁内诸事,宣传已下,白衣斋子已上,皆主之。)左右直长四人。”

  • 司玉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佐司玉下大夫、小司玉上士掌本司事务。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漕标副将

    官名。清朝督理漕粮之武官。隶于总潜设一人,从二品。统辖漕标营兵。掌催护粮艘之事。下设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八人。官名,清朝有漕标副将,为漕运总督的属官,负责催护粮船

  • 典会

    官名。隋文帝内官六典之一,置三员,隶尚工,视流外二品,掌内宫财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