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纳言

纳言

官名。①亦作“内言”。相传舜时有此官,职掌承上启下,传宣上命,受纳奏言。《尚书·舜典》:“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孔安国传:“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战国亦置,见《季木藏陶》第80号。后世因作为侍中的别称。隋朝因避文帝讳,改侍中为纳言,置二员,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炀帝大业十二年(616)改名侍内。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改纳言,三年改名侍中。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复置纳言,为门下省长官,正三品,中宗神龙(705—707)中复改侍中。参见“侍中”。②新莽由羲和(大司农)改名。东汉复名大司农。③东汉以来对尚书官员的别称。④北周武帝时由御伯改名,设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掌出纳帝命,为枢要近侍之臣。隶天官府。


官名。1、掌出纳帝命。《尚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2、王莽改大司农曰纳言,改太常曰秩宗。纳言秩宗皆文职,但王莽也使其将兵征伐,“令七公六卿号皆兼称将军”,故又称纳言将军、秩宗将军(见《汉书·王莽传》)。《后汉书·隗嚣传》:“纳言严尤,秩宗陈茂,举众外降。”《后汉书·光武帝纪》:“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参看“大司农”。尧时设纳言,犹后代的尚书,为国君的喉舌,掌传达国君的命令和上呈有关文书(见《尚书·尧典》。“龙作纳言,出入帝命。”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掌侍从。北周初有御伯中大夫二人,掌出入侍从,属天官府;保定四年改御伯为纳言,掌侍中之职,宣帝末,又另置侍中为加官。隋又改侍中为纳言;炀帝大业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唐初为纳言,武德四年又改称侍中。见《通典·职官三·侍中》。

猜你喜欢

  • 敦宗院

    官署名。宋朝宗正司所属机构。徽宗崇宁元年(1102),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各置,供宗室疏属居住,并置学立师加以训导,设大、小学教授掌教学之事。南宋沿置,设教授及监门官。

  • 中都官狱长

    官名。为中都官狱长官,掌本狱所。见《后汉书·百官志》,参看《中都官狱令》条。

  • 掌畜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驯养鸟类动物,以供祭祀用牲及饮食膳羞。《周礼·夏官》:“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养鸟而阜蕃教扰之。祭祀,共卵鸟。岁时,贡鸟物。共膳献之鸟

  • 大皇

    大皇帝的省称。三国时孙权谥号大皇帝,省称大皇。《文选·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后世也称孙权为吴大帝。

  • 济州都漕运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分设南、北两漕运司,又在济州 (今山东济宁) 置漕运司。二十五年二月,升为都漕运使司,并领济之南北漕运。简称济州漕司。至元二十七年,罢司,事归江淮漕司掌领。

  • 忠猛将军

    参见“十忠将军”。官名。将军名号,梁置。见《隋书·百官上》。

  • 红单

    文书名。清朝官兵向兵部领取马匹之凭证。清制,扈从皇帝出巡之官兵例由兵部发给马匹,应领者首先赴兵部预领此单,然后持单至放马处领取。

  • 忠勇校尉

    官名。金代武散官正八品上称忠勇校尉,元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八品上。元沿置,升秩为正七品。

  • 补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各种出缺官员候补改授之班次。凡补班分为多途: 裁缺候补者,回避开缺候补者,丁忧服满候补者,终养事毕候补者,病痊候补者,降革开复候补者,援例捐输开复候补者,等等,皆由部铨选,依例补用

  •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