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局

著作局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227—233)中置,设著作郎为长官,其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掌国史的修撰,隶中书省。西晋初沿置,惠帝元康二年(292),以秘书典艺文图籍,故由中书省转隶秘书。一说转隶时间在元康元年。后改称著作省。北魏中期亦置,属秘书省,设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四员,后又改称著作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以著作郎二员为长官,设著作佐郎四员,书令史一员,校书郎二员,正字二员,楷书手五员,书吏二员,掌固四员。太宗贞观三年(629)置史馆后,不复掌修国史,而以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为职。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局,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减著作佐郎为二员,校书郎为一员。辽朝属秘书监。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设著作郎、佐郎各二员,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改隶秘书监,减著作郎、佐郎员为各一人。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中置,属中书省,掌编修国史,以著作郎为长官,下属有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晋沿置,仍属中书省。《晋书·职官志·秘书监》:“晋受命,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北魏也置,属秘书省。唐朝也置。《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猜你喜欢

  • 署亲军校

    官名。又作“委署亲军校”。清朝侍卫处所属亲军营之武官。位次亲军校。归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乾隆四十年(1775)增设,定员七十七人。初无品级,五十一年定为从八品。由上三旗满洲、蒙古中遴选补授。与亲军校共掌

  • 学正

    官名。宋朝始置。初为太学职事之一。仁宗时,选差学生充任。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分经为之,每经二人。熙宁末年,始正式命官充任,并仍参用学生,遂有命官学正与职事学正之别。命官正九品,三年一任。南

  • 三部判官

    官名。宋初盐铁、度支、户部皆置判官,以朝官充任,分掌三部诸案公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即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宋初承五代之制,各设一人。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三部各置推

  • 详明吏理达于从政科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于真宗、仁宗时诏举之。

  • 十六卫大将军

    官名合称。唐朝十六卫长官每卫一人,正三品,掌宫禁宿卫、巡警、仪仗,并统内外府府兵; 德宗贞元二年(786)置十六卫上将军后,为各卫次官。宋朝为环卫官,正四品,无定员,多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

  • 财政总长

    官名。民国初期设此官,为财政部长官,总理全国财政事务,后改称财政部长。

  • 护羌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置,持节统领羌族事务。东汉初罢。建武九年(后33),复以牛邯为护羌校尉。后或省或置。章帝以后遂为常制。秩比二千石,有长史、司马二人,多以边郡太守、都尉转任。除监护内附羌人各部落外,亦常将

  • 虞候

    官名。①掌山泽之利的官员。《左传·昭公二十年》: “薮之薪蒸,虞候守之”。②北朝魏、齐、周皆置。《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中兴(531—532)初,除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虞侯大都督”。“子敬显”,

  • 冢宰

    ①相传为殷、周辅政大臣、百官之长。《尚书·伊训》: “百官总己以听冢宰。”《礼记·檀弓下》:“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春秋战国泛指执掌国政的大臣。后世亦用以称宰相。唐朝中后期,皇帝初崩,新君

  • 卿寺

    九卿的官署。《左传·隐公七年》:“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注:“朝而发币于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疏:“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