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裨将

裨将

官名。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亦称裨将军。《汉书·项籍传》: “籍为裨将。”颜师古注: “裨,助也,相副助也。”战国秦汉皆置。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从征之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赵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轻车将军李蔡等皆称裨将。


官名,即副将,也称裨将军,大将的属将,位在偏将之下校尉之上。战国时赵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斥兵斩赵裨将茄。”胡三省曰:裨将,副将。《汉书·项籍传》:“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羽使从兄子项它为大将,龙且为裨将救齐。”注:“师古曰:裨,助也,相副助也。”《汉书·韩信传》:“令其裨将传餐。”《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

猜你喜欢

  • 参谋军事

    军事幕职名。宋置,见“参谋官”。

  • 翰林院勾当官

    官名。宋置,见“翰林院”。

  • 乡遂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国野制下社会的主要结构。西周时在商代“族尹”和“里君”两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在王畿和诸侯的封国中划分国野两大区域,国指王城和诸侯的国都,但国也可包括四郊;郊外为野。上层贵族居于城

  • 祠部长史

    官名。曲氏高昌国祠部长官。职掌同尚书。参见“祠部”。

  • 荣禄大夫

    散官名号。金朝始置为散官,以授从二品下文官。元朝始置,改文官从一品,宣授。明朝文、武散官均置,从一品,初授。官名。金为从二品下文官,元为从一品文散官,明为从一品文、武散官,清为从一品封阶。见《金史·百

  • 骨都

    官名。汉时匈奴有此官,为异姓大臣中最高官职。骨都,为骨都侯的省略。南朝梁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正蒙都护接,何由惮险途。千金募少年,一麾擒骨都。”参看“骨都侯”条。

  • 辟吏

    ①县令属吏。《韩非子·八经》: “下约以侵其上,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县令约其辟吏。”②任命下级官吏。

  • 大理寺左寺正

    官名。明清大理寺之职官。明朝于大理寺设左、右寺正各一人,分掌左、右二寺事务,秩正六品。清初沿置,各设满洲、汉军、汉各一人。乾隆十七年(1752)改为左、右寺丞。

  • 御食监

    官名。北魏置。为后官女职,典御膳烹制。《张安姬墓志》: “年廿,蒙除御食监,厉心自守,莅务有称。”(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三之二)

  • 知审刑院事

    官名。宋置,为审刑院的长官,见“审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