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谏院

谏院

官署名。五代始置。凡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皆须别降敕许赴院供职者,方为谏官。由他官领者,需知谏院,以两省官充掌供奉、谏诤。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始置。知院官六人,以司谏、正言充任,由他官领者带知谏院。其后,谏议大夫非特首不供谏职。司谏、正言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专谏职。凡朝廷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初兼弹奏之责,后令只许言事,不兼弹劾。哲宗即位后,复弹劾之权。辽设左、右两院,分隶门下、中书二省,各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官。金沿置,列于监寺,不属三省。设官左、右谏议大夫,下设左、右司谏,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官。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设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均以耆儒充任。十五年又置谏议大夫,掌侍从、诤谏,不久废罢,归其职于六科。


官署名。即谏官的官署。唐代已有谏院之名。《唐会要》:“贞元中,薛元舆为谏议大夫,奏云:谏官所上封章,事皆机密,每进一封,两省印署,凡有封奏,人且先知,请别铸谏院印,庶免漏泄。”宋代专设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长,下设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规谏朝政缺失,对大臣和百官的任用及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

辽代门下省设左谏院,中书省设右谏院。左谏院设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右谏院设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见《辽史·百官志三》。

金代也设谏院,左右谏议大夫皆正四品,左右司谏皆从五品,左右补阙正七品,左右拾遗正七品。见《金史·百官二·谏院》。

猜你喜欢

  • 牧师官

    泛指牧师苑官吏,即牧师苑官。《汉书·地理志下·辽东郡》:“襄平,有牧师官。”参看“牧师苑官”条。

  • 宣慰使司佥事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武职。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职官。正五品。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

  • 二帝三王

    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也有说指周武王的。《汉书·杨雄传上》:“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注:“应劭曰:二帝,尧

  • 右率

    即“太子右卫率”。

  • 豪敢吏

    豪杰而性果敢的官吏。《汉书·酷吏列传·王温舒》:“择郡中豪敢往吏十余人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注:“师古曰:豪杰而性果敢,一往无所顾者,以为吏也。”

  • 州司狱

    官名。金置于诸州,其职掌为提控狱囚。置于节度州者秩正八品,置于防御州者与刺史州者秩正九品。其官署称司狱司。所属有司吏一人,公使二人,典狱二人及狱子。

  • 道经厂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掌习演道教诸品经忏。凡建醮做好事,于隆德殿或钦安殿悬幡挂榜,如民间道士服色。主官有掌厂太监一人。

  • 对换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又称对易、对替、两易、对移。凡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得与其他官员换任。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亦称对移。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 得与其他官

  • 随帮武举

    官名。清朝督理漕运之官员。隶于漕运总督。漕粮北上,各省漕船分帮,每帮设武举一人随帮效力,协助领运千总督运,三年无误,以卫千总推用。咸丰三年 (1853) 停。

  • 海军提督

    官名。清末海军统领官。光绪十四年(1888)置北洋海军提督一人,从一品,统率该舰队。中日甲午战后裁。宣统元年(1909)复置海军提督一人,副都统加正都统衔,为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官。武官名。清末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