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军府

郡军府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时代,刺史常带将军,其佐吏除承汉以来的丞与功曹,主簿,诸曹掾、史之外,仿州军府之制,多置参军。其军事重地或郡当边区有少数民族者,亦置军府,如会稽、丹阳、吴郡、吴兴、琅邪、高阳、宣城、东阳、江夏、竟陵、巴东、建平、武陵、广兴等郡,均有军府。其属员大体如州军府,《宋书·百官志上》说:将军为刺史者,其置佐如公府,有长史、司马及诸曹参军以下,唯小号将军为大郡太守或边郡太守,不一定置佐吏;若置佐吏,亦不置长史,唯置司马以下而已。南北朝时期,郡佐吏的职掌,尽为郡军府僚佐所夺,故州佐成为冗职。北周时有混合郡府与郡军府两系佐吏减省冗员的趋势。至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郡一级建制,以州统县,郡佐吏与郡军府佐吏均行裁撤。参见“州军府”。

猜你喜欢

  • 族尹

    官名。商代设置,是管理统治部族的基层官吏。甲骨文中有“多生”、“多子”的记载,多生是商王姊妹之子,多子是商王及其兄弟之子。多子族与多生族共同构成商王朝的宗族和姻族,也就是商王朝中的“百姓”。统率宗族和

  • 科布多办事大臣

    官名。清置,见“科布多参赞大臣”。

  • 未央厩尉

    官名,掌察奸捕盗,主治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后汉书·百官志二·太仆》。

  • 征收课税所

    官署名。简称课税所。元朝太宗二年(1230)置,共分燕京、宣德、西京、太原、平阳、真定、东平、北京、平州、济南十路,合称十路征收课税所或十路征收宣课所,掌各路内赋税征发与转运等务。长官为正、副使。

  • 外提调

    见“提调”① 。

  • 力田

    力田指力务农本者。汉朝多与孝悌连称孝悌力田。孝悌指孝顺父母兄弟者。始见于惠帝四年(前191)。高后元年(前187)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文帝十二年(前168) 又计户口增置员额,以为民表率。被举者得免除

  • 大都护

    官名。①鲜卑首领。《三国志·鲜卑传》引《魏书》:“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桓校尉任尚击叛者,封校尉廆为率众王。”②地方长官临时设职。《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

  • 管理官房大臣

    官名。清朝掌管八旗官房事大臣。额设二十四员,满洲、蒙古、汉军每旗各一人。于都统、副都统内简派。任职一年,岁终更代。凡八旗兵丁之贫乏者,以空地官房拨给居住、并稽察官房有无租典倒坏之处,会同查旗御史共同出

  • 閤宜

    官名。金置,属给事局,办理中宫事务。员额二十人,职同宫闱局内直。

  • 县卫生局

    县政府的辅佐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设置,以局长为主官,掌理卫生事项。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裁撤,其事权并归民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