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护

都护

官名。汉朝有“西域都护”。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年间孙权曾以其侄孙皎为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镇守夏口。三国吴又别置左、右都护,蜀分置中、左、右,皆掌军事。唐朝于边境地区置大都护府与上都护府,长官分别为大都护,从二品; 都护,正三品。另有副大都护、副都护等。管辖境内军政及各族事务。中唐以后,渐名存实亡。宋朝寄禄官有上都护、中都护、副都护,不常除授。哲宗元符三年(1100),置陇右都护,以熙河兰会路都监充任,于湟州设都护府,职掌同沿边安抚司。明初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府置,从二品,掌各亲军卫。后置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罢都护府,遂废。


官名。汉宣帝时置西域都护,都护南北道三十六国,为驻在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本为加官,后废;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复置。晋、宋以后,也有此官,以当边远、征讨之任,其职权与汉朝不同。唐朝自太宗至武则天,先后置安西、安北、单于、北庭等六个大都护府,每府大都护一人,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都护,正三品;副都护,从四品。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元朝都护府,有大都护(从二品)、同知、副都护等,掌管旧州城及畏吾儿(维吾尔)之居汉地者的诉讼事件;后来改领北庭都护府。参看《新唐书·百官四下·大都护府》、《元史·百官五·都护府》、《通典·职官州郡上·都护》注,及“大都护”,“大都护府”条。

猜你喜欢

  • 晋阳冶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诸冶西道署。

  • 左右控鹤都指挥使

    武官名。见《资治通鉴·后梁记一》,掌统左右控鹤军(梁称侍卫亲军为控鹤军)。

  • 提点寺务司

    即“寺务司”。

  • 司量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司量中士佐官,正一命。

  • 左右谷蠡

    王名,汉时匈奴有此王号,分左、右,为地方长官,地位仅次于左右贤王。左居东方,右居西方。《汉书·匈奴传上》:“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

  • 郡门下督

    郡门下吏名。东汉诸郡有门下督盗贼,亦作门下督。晋南乡郡亦置门下督,见《集古录跋尾》引《司马整碑阴》。参见“门下督盗贼”。

  • 天监七年

    (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陈沿置,与智武、仁武、勇武、严武等合称五武将军,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金朝置为武散官,从五品上。元朝因之,从四品,宣授。明朝为从四品武官加授之散阶称号。

  • 判太医局事

    官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置,为太医局副长官,选差知医事者充任。

  • 行台尚书左丞

    官名。北魏置。东魏、北齐、隋、唐沿置。多省称为行台左丞。在行台内职掌同“尚书左丞”。隋、唐时诸道行台只置一丞,左、右任置。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省诸道行台时罢。隋视从四品,唐为四品。

  • 抚朔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七班,拟镇兵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仍拟镇兵将军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