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史

长史

官名。战国秦置,掌顾问参谋。秦王政(秦始皇)曾拜李斯为长史。秦,汉因之。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皆置,为所在官署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于丞外复置长史,佐太守掌兵马,秩六百石。内郡或置之。东汉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沿置,秩千石。度辽将军、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亦置,秩六百石。诸王国、边郡、属国不置丞,置长史。边郡、属国长史常称将兵长史,掌兵马。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官。三国时三公府、诸将沿置。丞相府长史为幕僚长(相国、司徒同),出征时又别置留府长史,总领丞相府事务乃至京都事务,行营长史随征,主行营事务; 又有领军长史,地位显要。王府亦置长史,居国相、都尉、傅保下,当以处理王府事,领王府幕僚为主。边郡长史领兵,代替郡丞。西晋诸公、位从公者,及位不从公而为名号大将军者皆置,千石,为幕僚长; 司徒(丞相、相国)置左、右,处理政务。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亦置。北朝大抵同。隋、唐长史有三类: 诸都护府、诸都督府、诸州长史,中央南衙诸卫、北衙诸军、诸折冲府(隋为鹰扬府)、东宫诸率府长史及诸王府长史。员额、品秩各有不同,皆为幕僚之长,故有元僚之称。除大都督府如扬州、益州长史秩从三品,中叶以后例兼本镇节度使外,其余长史并无实际职任,时或废罢,多以位置闲散及贬谪官员。宋制,亲王府、大都督府、诸州府皆置,用为士人恩赏,或安置贬降之官,皆不厘务。明朝为王府长史司长官,左、右各一人,正五品。洪武九年 (1376)改参军置,为亲王府首领官。十四年,升秩,职掌王府政令,辅弼亲王,总领王府庶务。清朝则为王、嫡子、公主府长官。顺治八年(1651),于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长子府各置一人,从三品,掌督帅府僚,纪纲总务。乾隆五十一年(1786)诏固伦公主府亦置一人,职掌同。


官名,战国末年秦有此官,秦时丞相、将军之属官中皆有此官,有的是文职,掌参谋、文书之类,有的是武职,掌领军作战。《史记·李斯列传》:“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汉书·陈胜项籍传》:“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西汉时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皆置长史,为事务长官。西汉将军也置长史,为幕僚之长。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俸千石,掌诸曹事。司徒、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其职事与太尉长史类同。将军府也置长史,如大将军窦宪的长史,俸中二千石。有的将军府长史也带兵,称将兵长史。两汉边郡也置长史,为太守佐官,出领边防兵。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窦融传》。

魏、晋、南北朝多沿汉制。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廪禄,卒伍、军团的名数、器械、车马的多少,小事专达,每年秋天帮助大将军考查下属官吏。王府也置长史,从四品上,掌管府僚,管理府中事务。都督府也置长史,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中都督府长史为正五品上,下都督府长史为从五品上。大都督长史常出任节度史,如扬州等地的节度使,即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分担任的;虽名为幕僚之长,实为统帅。大都护府、上都护府皆置长史,正五品上,为幕僚之长。州刺史的属官也有长史,从五品上,为刺史的佐官,无实职。宋代大都督府也置长史,为大都督之副。清代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长子府都置长史,从三品,掌理府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一》、《新唐书·百官四上下》、《宋史·职官七》、《清史稿·职官四·王公府属各官》、《通志·职官六》、《通典·职官十五·总论郡佐·长史》。

猜你喜欢

  • 法部副大臣

    官名。清末法部副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法部侍郎设。一人,正二品,特简。佐大臣管理部务。

  • 通州抽分竹木局

    官署名。明朝商业税务机构。设于北京通州(今北京通县),设大使、副使各一人。掌科收竹木柴薪税。

  • 太和职员令

    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间制定的有关职官品阶的令文。分前后两令,皆由孝文帝主持制定。前令于太和十七年颁布,是现存北魏第一个全面、正式规定各种职官品阶的令文,自第一品至从九品共分为十八个品级,每

  • 柔远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柔远司。清朝理藩院所属六司之一。掌理外札萨克各部、旗王、公等及各地喇嘛之俸禄、朝贡、随围、赏赐、燕飨等项事务。顺治十八年 (1661) 置。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为前、后二司; 乾

  • 行春

    行春,即行县,见“行县”条。

  • 右都威卫使司

    官署名。元置,为皇太子、皇太后的侍卫军组织。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世祖以五投下探马赤立蒙古探马赤总管府,秩正四品,设总管一人。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拨隶东宫。次年改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 有事

    周朝执事官吏通称。《利簋铭》:“锡有事利金。”《尚书·周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 戍主

    官名。南北朝置,为戍的主将,掌守防捍御之事,除管理军政外,还干预民政和财政。多以郡太守、县令、州参军及杂号将军等官兼领。北魏肃宗孝昌三年(527),因政权不稳,曾诏留戍主、副质子于京师。北齐定为从七品

  • 御营使司都统制

    官名。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为御营使司统兵官。四年,随御营使司罢。

  • 贡举案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礼部置。掌有关学校、经籍、科举、发解、省试及讲筵史官赐书修书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