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时楚、吴、邾等国置。楚国或称“大阍”。守门小吏。《左传·昭公五年》:“(楚子曰)若吾以韩起为阍, 以羊舌��为司宫, 足以辱晋, 吾亦得志矣。”《襄公二十九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即“门尹”,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宝谟

    宋朝宝谟阁省称。

  • 祝策

    周朝祭祀时由史官宣读的祝祷文告。《尚书·周书·洛诰》: “王命作册逸祝策。”

  • 比视官

    官职制度。北魏时将官品令中未列的一些官职,如直阁、直后、直斋、武官队主、队副等比附官品令中有品级的官职,以确定其待遇,称为比视官,但犯法不得以官当刑。孝明帝熙平、神龟(516—520) 年间,胡太后从

  • 噶布什贤下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前锋侍卫”。

  • 七公干士

    由国师刘歆引荐,王莽封隗嚣为七公干士,士为七公属官。《汉书·王莽传》:“遣七公干士隗嚣等七十二人分下赦令晓谕云。嚣等既去,因逃亡矣。”参看“七公”条。

  • 太府卿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为十二卿之一,十三班,掌管金帛库藏出纳、关市税收,以供国家、宫廷用度。辖左右藏、上库、太仓、南北市诸令丞及各地关津。别置少府卿掌器物营造、冶铸织染等事。陈因之,三

  • 十三道肃政按察司

    明建文 (1399—1402) 时,改原浙江、四川、山东、河南、北平、陕西、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广、云南十三道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仍各理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成祖初复旧制。

  • 虞衡司

    官署名。即“虞衡清吏司”。

  • 郡议曹掾

    官名,无固定职事。汉代郡太守所辟无职事的属吏皆称议曹、或议曹掾。《后汉书·吴良传》:“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初为郡吏。”注:“《东观记》曰良为郡议曹掾。”

  • 上佐

    州郡、军府高级佐官通称。《晋书·王舒传》:“明帝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舒为司马。”《宋书·刘延孙传》: “世祖伐逆,府缺上佐,转补长史、寻阳太守,行留府事。”迄唐,凡别驾、长史、司马、治中,通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