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

官名。东汉初临时设置,统兵征战,事迄则罢。魏、晋制度,骠骑将军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高于诸名号大将军,本不须加“”。然两晋将军名号愈授愈滥,遂又增置此号,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一品。多加于权臣元老,以示尊崇,开府置僚属,不领兵。十六国、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一品,梁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从一品。北齐因之。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用作开府府长官军号,九命。隋朝改置骠骑将军。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置为从一品武散官。五代、北宋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废。


将军名号。汉朝的骠骑大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第二高级将帅。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唐代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的武散官;宋与唐同。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猜你喜欢

  • 制置解盐使

    官名。简称解盐使。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始置,以陕西提点刑狱兼任,掌陕西解州(治今山西运城西南) 池盐生产、销售事宜。其官署为制置解盐司。官名。宋置,简称解盐使。掌陕西解州池盐生产、销售事宜。咸

  • 平北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 《三国志·张燕传》: “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魏晋时多兼镇守地区的刺史,统管军、政事务,与平南、平东、平西将军合称四平将军

  • 五兵

    官名,为“五兵尚书”的省称。魏置,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详“五兵尚书”条。见《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

  • 学习读祝官

    官名。清朝太常寺之属官。乾隆四十年(1775)增设。四十六年以后增至八人,正九品。协掌唱赞礼仪等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太常寺裁并礼部,遂裁。参见“读祝官”。

  • 律例馆翻译

    官名。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乾隆七年(1742)设。四人,以刑部笔帖式充任。掌满、汉文翻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 总染方丞

    官名。唐朝少府监织染方署次官,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去方字。参见“织染丞”。

  • 敷文阁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敷文阁”。

  • 督理钱法侍郎

    官名。明清户部钱法堂主官。明天启五年(1625)设,一人。掌理宝泉局鼓铸事宜。清顺治元年(1644)以满、汉右侍郎兼理钱法堂,分掌宝泉局、直省铸钱局及宝源局鼓铸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撤。官名

  • 右尚方

    官署名。参见“尚方”。官署名,秦始置尚方,汉沿置,武帝时分为左中右三尚方,掌制刀剑及宫中所用上好工艺制品。魏、西晋、宋、齐、梁、北齐、隋、唐皆沿置。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一·少府卿》、《续文献通考·职官

  • 在野

    不任官职。《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