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其时的一夫多妻以母女共夫、姐妹共夫为主,夫妻地位平等,子女或随母姓,或随父姓。随着父系氏族制的确立,生产资料逐渐为男家长所占有,于是形成以男家长为中心的一夫多妻家庭,子女从父姓,全体成员共住一幢大房或长屋。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制发展,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加剧,贵族和富人利用财物买妻或通过战争抢掠女战俘为妾,出现妻妾型的一夫多妻制家庭。此类家庭夫权、父权突出,男家长对妻子、儿女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甚至有权将他们出卖或处死。妻子沦为丈夫役使的苦力和发泄性欲、生儿育女的工具。妻妾之间或众妻之间因争宠、妒忌纷争不断。诸妻一般各有单独居室或小屋,率领亲生子女独立生活。丈夫常与元配或宠妻在一起,轮流与众妻同居。生产资料及众妻的财产,全归丈夫所有。先秦时期盛行的姻媵制,古西戎和古羌人实行的“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的转房制,为一夫多妻的另外二种类型。它既与原始群婚有渊源,也系父权制产物。历史上女真、蒙古等各民族的统治者和富人,曾普遍盛行一夫多妻。近代藏、门巴、珞巴、僜人、傣、凉山彝族、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也存在一夫多妻制家庭。

猜你喜欢

  • 维吾尔语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于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722万(1990)。另外,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廿共和国有22.8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维于尔语属阿尔泰

  • 天开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祥年号。1205—1225,凡21年。

  • 善禄

    ?—1854清朝大臣。蒙古正兰旗人。图博特氏。嘉庆十六年(1811),由拜唐阿擢兰翎侍卫。二十一年(1816),迁三等侍卫。道光六年(1826),调直隶巩华城都司。二十一年(1841),升督标中军副将

  • 帕提沙布伯克

    见“帕察沙布伯克”(1400页)。

  • 古姆萨

    即“贡萨”(993页)。

  • 花大

    明代蒙古泰宁卫首领。把伴子。居义州(今辽宁义县)塞北。娶内喀尔喀领主虎喇哈赤女,常与虎喇哈赤父子配合,袭扰明辽东地区。万历元年至三年(1573—1575),步朵颜卫首领董忽力后尘,拥兵明塞前索赏。十年

  • 马从谦

    ?—1552明朝大臣,字益之,号竹湖。回族,祖籍陕西凤翔,后迁居江苏溧阳。嘉靖十年(1531)顺天分试头名举人。十四年(1535)进士,授工部主事。因治河患有功,转礼部主客司主事,历任尚宝司丞、光禄寺

  • 西受降城

    参见“三受降城”(52页)。

  • 岭真伯

    元末明初四川越嶲土官。彝族。元末为邛部州(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北)招讨使。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改为邛部军民州,任土知州。系后来邛部宣抚司之先世,用“岭”作姓的第一人。

  • 明代马驿

    明代京外驿站。设于交通线和通衢大道,任务是递送使客,飞报军情。洪武元年(1368)规定,60里或80里设置一驿,马驿有马、驴不等,冲要之地设马80匹、60匹、30匹,其余设24匹、10匹、5匹。马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