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麓川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思氏吞并邻近路甸,势渐盛,形成割据局面。元朝于至正四年(1344)、六年(1346)两次用兵均未获结果。明朝建立后,曾将平缅宣慰使司升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旋又扩建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任思伦法为宣慰使。思伦法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相继攻占景东,进攻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今新平莫沙坝),发动※“定边(在今南涧)之役”。正统二年(1437),其子思任法又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278村寨。三年六月,又亲率大军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明云南守臣沐晟等多次征讨,均告败绩。为遏制思氏,杜绝后患,遂有“三征麓川”之举。初征始于正统六年(1441)正月,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领滇、川、黔、南京兵15万分三路进讨,经过上江寨、彬木笼、马鞍山、麓川城等战役,双方损失10余万众,明军获胜。正统八年(1443),复命王骥、蒋贵统兵再征麓川,思任发、思机法父子败退孟养。明军破者阑,俘机法妻子部众。九年,明廷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总兵,率南京、云南、湖广、贵州13万兵第三次征麓川。明军入云南,会集腾冲,十月军抵伊洛瓦底江边。明年春,两军大战于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地,双方死伤惨重,思机法骑象逃往缅甸。骥等虑劳师,遂与任法少子思禄立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明与麓川之战事。

猜你喜欢

  • 屯民

    清代川西北藏、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设土屯的属民。乾隆十七年(1752),以杂谷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即杂谷脑)苍旺不法,在其地行改土归流,于南部建立土屯制度,设杂谷、乾堡、上孟董、下孟董、九子寨5

  • 阿怒

    部分怒族自称。参见“怒族”(1774页)。

  • 满洲源流考

    书名。清代官修史书。乾隆四十二年(1777)大学士阿桂等奉敕撰修,次年竣。20卷。全书分4门:(一)部族(卷1至卷7),上溯肃慎以及挹娄、勿吉、靺鞨、完颜诸部和相邻的索伦、费雅喀等部的兴衰;(二)疆城

  • 八旗义学

    童学名。清前期为普及一般旗人子弟教育,于八旗官学之外所增办的学堂。原为照顾无力延师及龄学童得以入学而设。康熙三十年(1691),以佐领为单位各创立一学,以称义学。雍正二年(1724),以八旗左右两翼各

  • 侯莫陈相

    489—571东魏、北齐大臣。代郡人,鲜卑侯莫陈氏(后改陈氏)。北魏第一领民酋长侯莫陈伏颓(一作“社伏颓”)孙,朔州刺史斛古提子。7岁丧父,及长,从高欢起兵。太昌元年(532),以韩陵败尔朱氏战功,封

  • 萧排押

    ?—1023辽代将领。名又记作排亚。字韩隐,又作韩宁。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史载其善射多智。穆宗时为政事令。圣宗统和初,任左皮室详稳,奉命征阻卜,建功。四年(986),受命率兵南下御宋太宗北伐,在望

  • 察哈尔赵喜太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同盟会有密切联系的会党首领赵喜太、郑作霖和马仁等于11月16日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原陶林厅)响应武昌起义,武装占领察右中旗,继而杀死地方通判、巡检,革命声势惊动遐迩,后遭绥远将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

    1887—1918清末民国初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四世活佛圆寂后,主事喇嘛赴西藏请达赖喇嘛指点,经在乌拉特旗寻访其为灵童。蒙古族。幼名泽登札布。光绪十二年(1886年),并

  • 太平金镜策

    书名。元东平布衣赵天麟撰。8卷。是至元(1264—1294)末作者先后向世祖所上建言书,累数万言,后编为此书。所经包括田制、农桑、赋役、户计、义仓、冗官、服章、祭祀、军事等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和人

  • 洪涛山余氏宗谱

    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于安徽省桐城洪涛山。最后一次重修为1916年。木刻本,共18卷,现存卷首,卷1—10,卷12—17,共17卷。卷首家规前冠以“河西郡”三字,以示祖籍。卷1至卷4收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