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不忽木

不忽木

1255—1300

元朝大臣。又作卜忽木、不灰木,别名时用,字用臣。其先康里部人。忽必烈侍从燕真之子。幼时,侍太子真金。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受赞誉,被誉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1276),主张兴学校、习儒学,奏建国子学。十四年,任利用少监。次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不畏权势,惩治违法西僧。十九年(1282),升提刑按察使,惩治贪官。二十一年(1284),参议中书省事。反对卢世荣增赋,不被采纳,遂辞官。次年,升吏部尚书,改工部、刑部。查清河东按察使阿合马不法事百余项。极力反对权臣桑哥枉杀朝臣。二十七年(1290),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劾奏桑哥罪状。举荐完泽任中书右丞相。继拜平章政事。谏言遣使招谕交趾,以免用兵劳民。反对麦术丁恢复尚书省。成宗即位后,参与廷议,屡阻西僧乱政,惩治豪民之不法者。元贞二年(1296),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大德二年(1298),行御史中丞事,兼领侍仪司事,提倡礼治。武宗(1307—1311年在位)时,追封鲁国公,谥文贞。

猜你喜欢

  • 真帖木儿

    1492—?东察合台汗国王子。阿黑麻汗(也称土鲁番速檀)之子,为哈密忠顺王※罕慎女所生。弘治十七年(1504),年13岁,哈密头领阿孛剌与其父谋,欲以其取代哈密忠顺王陕巴,遂迎居于哈密近地剌木城,迫陕

  • 燕然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北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在漠北,故以此称之。位于洛阳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东。凡北方诸族归附者,处于该馆,3年后赐宅归德里。正光元年(5

  • 格隆

    藏、蒙古、普米、纳西等地区佛教寺庙受戒喇嘛的名称。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僧人。主要职务是在寺内、外诵经。也是各种高僧职喇嘛的随从,称为徒众。清政府对札萨克达喇嘛等各种僧职喇嘛所配随从格隆,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 罕东左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

  • 伏藏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

  • 牢姐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牢羌。原居湟中。西汉元鼎五年(前112),与封养种羌解仇结盟,参加先零羌发动的起义,与匈奴通,合兵10余万,攻汉屯田区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安故(今甘肃临洮东南),围�

  • 黑津

    见“赫哲族”(2422页)。

  • 拜都拉大寺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

  • 俄蒙商务专条

    ※《俄蒙协约》的附约。1912年11月3日沙俄政府诱迫外蒙古封建主与《俄蒙协约》同时签订。共17条。公开规定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各种特权,即可以在外蒙古境内任意居住和往来、租借和购买土地、自由经营各种商业

  • 包衣喇嘛

    清代陵寝寺庙喇嘛。清制,在东陵隆福寺和西陵永福寺都设有包衣满洲喇嘛。如宫缺一样,缺出时由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下人挑补,亦可在陵上一般服役的包衣满洲人中选补。参与陵寝祭祀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