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王朝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贸易通路。简称丝路。据史籍载,远在张骞通西域前,中国内地丝绸,即循此通道远销国外。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自西域返归后,横贯亚洲的丝绸贸易通道自是进一步发展。不仅仅通西域使者“相望于道”,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帝国东来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亦络绎不绝。匈奴败走后,汉政府为保障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先后于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及西域使者校尉、西域都护,以保护此路的畅通。自是,经魏、晋、隋、唐、宋、元、明各朝,其间虽曾因战争、时局变迁而有所间断,但直至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仍一直是联结中西的陆上纽带。初分南、北二道:南道自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麓,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精绝(今民丰县北)、扜弥(今于田东)、于阗(今和田南)、莎车等地,越帕米尔高原,抵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中部)、安息(今伊朗境内);北道出玉门关,经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西)、焉耆(今焉耆西南)、乌垒(今轮台东境)、龟兹(今库车)、姑墨(今温宿)、疏勒(今喀什),越葱岭,直至地中海东岸地区。隋唐时(一说东汉),又出现一条沿天山北路行走的新北道:自敦煌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西)、蒲类海(今巴里坤湖)、车师后王庭(准噶尔盆地东南),渡伊犁河、楚河、过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附近),抵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北道出现后,原有老北道称中路。通过上述道路,古代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互相联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国的绸缎、漆器、造纸及印刷术、火药、指南车、冶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养蚕织绢技术等逐渐西传,天文学、医药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也相继为各国融化吸收。而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各国的宗教、音乐、舞蹈、各种手工业制品、植物新品种也不断输入中国,予中国封建经济、文化以巨大影响。唐代为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盛世,至今在河西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仍有许多记录当年往来盛况的文化古迹。如敦煌石窟、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库木吐拉千佛洞等,都是这些胜迹中举世瞩目的灿烂明珠。除以上三条道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 羽陵

    见“郁羽陵”(1350页)。

  • 孝文皇太弟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烧何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湟水以北。东汉初,因※卢水胡从祁连山北南下,造成威胁,首领比铜钳率众依附临羌县(青海湟中西)。后种人有犯法者,临羌长收系比铜钳,并杀其种人六七百,东汉政府闻知,送医药安抚。章和元年(

  • 辽世宗

    见“耶律阮”(1301页)。

  • 雅鲁神

    萨满教神祗之一。今内蒙古阿荣旗境内的鄂温克人旧时供奉。民间认为它与娘娘神等作祟会使人头痛发热,得急病,故萨满及每户都供祭它。

  • 渴塞

    即“柯散”(1590页)。

  • 防风氏

    远古时代汪芒氏君主,亦作古族名。其职守在封嵎之山(封山、嵎山之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据孔子云:“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指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将违令

  • 悉居半

    见“朱驹波”(792页)。

  • 蒙古军政府

    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组织的伪政权。1936年4月24日,以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大部分王公,及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绥东四旗、阿拉善、额济纳旗若干王公代表,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右旗召开

  • 卢布鲁克行纪

    书名。一译《东方诸国旅行纪》。13世纪时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法国人)著。1253年,作者携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信件,赴蒙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