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斗寺

丹斗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化隆县小积石山中。寺周石壁高耸,佛殿建于峭壁之中,或于悬崖下,或依天然岩洞,别具一格。据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灭佛,于曲卧山修行之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至青海,居于此,收喇勤贡巴饶赛为徒。喇勤成名后,于此寺建道场,招徒弘法,晚年,卫藏卢梅·崖臣喜饶等10弟子从其出家授戒,后返藏,佛教再度复兴。故该寺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在其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世各教派均视此寺为圣地,前往朝拜,或长住修持。寺内有阿尼鲁加殿、热朵帕殿、比丘阿吉达修行殿、三世达赖修行殿,“三贤哲”及喇勤修行殿、释迦殿、大经堂、才旦夏茸拉章、叶东佛塔及僧舍等约200余间,该寺宗教法事有祈愿法会、主神供养会、五月修供法令、夏季学经期会、八月胜乐供养法会、宗喀巴圆寂日之五供法会等。

猜你喜欢

  • 塔尔巴哈台界志

    见“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305页)。

  • 甲渠侯官衙遗址

    汉代内蒙古官衙遗址。俗称破城子。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南纳林、伊肯两河间的戈壁滩上。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长官甲渠侯的官衙。遗址大部为砂砾掩没。往西300米,南北排列一字形烽燧和双重塞墙遗迹。1

  • 蒙能

    ?—1456明景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湖广武冈(今湖南武冈)人。苗族。初充广通王徽炸府家僮。景泰二年(1451),徽炸欲主天下,命其与苗民联络起兵攻武冈。事败,徽炸降为庶人,他仍留在苗民中继续活动。六年

  • 军户

    ①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名,因隶属于军府,故称。或称府户、兵户、营户。其子弟世代为兵,终身服役,除作战外,还要承担戍守、种公田、运输、修建等,社会地位低下,境遇惨苦,非经放免,不得脱籍。亦

  • 十三氐道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所置诸县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

  • 约拉阿皮罗

    哈尼语音译,意为“赶鬼出寨”。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一种万物有灵崇拜。举行仪式前数日,由村寨宗教头人“最玛”主持杀鸡献鬼,表示先给鬼打招呼。另献一只鸡脚,让他做拐杖,便于离开村寒。正式赶鬼时,先修理村寨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光绪十四年(1888),西藏人民抗英斗争因清政府投降政策失败,英国迫使清政府于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1890、3、17)在加尔各答订立此约。签订人为驻藏大臣有泰和英国

  • 纳依

    新疆塔吉克族吹奏乐器之一。又名“那艺”。塔吉克语,意为“鹰笛”。以鹰翅膀骨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无簧和哨咀,下半部有3个发音孔,竖吹。每逢婚礼、欢会或节庆时,都要吹鹰笛奏呜曲。塔吉克族

  • 博诺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族汝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祖儒。如史载宋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族汝威明兴则等赴宋朝告毅宗谅祚母密藏氏卒。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