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梁海

乌梁海

清代民族名。先世为唐代都播(一作都波)等。元代称秃巴、秃巴思。明作兀良哈、乌梁罕。关于其族源,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三说:一说为“林木中百姓”,一说为“饲养驯鹿的人”,一说为古代南西伯利亚从事狩猎游牧的众多人群集合体。似以后说为合理。所部有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唐努乌梁海;居阿尔泰山者,称阿尔泰乌梁海;环阿尔泰诺尔而居者,称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其民风习俗、语言,虽有某些共同特征,但相异处亦不少,难以视同一体。参见“唐努乌梁海”(1925页)、“阿尔泰乌梁海”(1242页)、“阿尔泰诺尔乌梁海”(1250页)。

猜你喜欢

  • 越质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越质”初为部落之号,后以为氏。原居于平襄(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晋太元十三年(388),越质叱黎为西秦乞伏国仁破于平襄,其子越质诘归、弟之子复半及部落5千余人被俘。降西

  • 撒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这一。亦作三屯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设。《满洲源流考》作三屯河卫,并说清代有三屯河地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南480里,即辉发河之上游,也河之北有辉发城。

  • 东胜右卫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为洪武年间(1368—1398)就黄河西南岸隋唐胜州遗址所筑之城。是控制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据点。明代筑城时,选胜州遗址西北角为城址,城较小,周约2公里。由于是用灰土夯筑,现

  • 女像石座

    西夏石雕。共四件,出土时排成一行。红砂石质。近似正方体。一长63,宽59.8,高57厘米。顶面正中有一卯孔。圆雕女性人像,其形象除胸前无兜肚,双乳下垂,半握双拳支撑于膝,手腕足胫各饰双环外,其余与男像

  • 嘎朗央宗

    旧宗名。原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噶朗王建立的行政机构。早为转经圣地。藏传佛教徒誉此地之山为糌粑山,仰桑河为牛奶河,河边一巨石被奉为神石。曾吸引大批信徒来此转经朝拜。因门珞械斗,珞巴族迁入增多,成为该

  • 卓萨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拉萨北郊人。※第巴桑结嘉措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其父与统治西藏之蒙古汗王拉藏汗相矛盾,被迫退位,由其代理第巴职务,其父仍掌实权。四十四年(1705),其父被杀。次年,

  • 马世杰

    1608—?清初诗人。字万长。江苏溧阳县人。回族。清顺治八年(1651),被选为贡生,入北京国子监就读。后因耳疾,回归故里。在溧阳南山设馆教书,间或吟诗作文。其诗多抨击时弊,词意俱新。与弟世俊同以诗文

  • 辽文汇

    见“全辽文”(830页)。

  • 纥骨氏

    见“护骨氏”(1059页)。

  • 张胜温

    宋代云南大理国画师。白族。宋孝宗淳熙七年(大理国段智兴盛德五年,1180)绘《大理国梵画长卷》(俗称《张胜温画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提要》称其为“大理国描工”。据画卷知其为大理国段智兴(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