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纥
①古族名。又作乌护、乌欢、乌骨、乌。隋唐时为铁勒西支之一。主要分布于伊吾以西,焉耆以北地区。后与契苾、纥骨等邻近部落合为乌护,成为回纥之一部。属回纥西支。其众一部分后成为回纥汗国的成员,部分则西迁至锡尔河流域和里海沿岸一带。此即波斯文作者所说的乌古思。 ②人名。回纥首领吐迷度之侄。贞观二十二年(648),因谋杀吐迷度,被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执杀。
①古族名。又作乌护、乌欢、乌骨、乌。隋唐时为铁勒西支之一。主要分布于伊吾以西,焉耆以北地区。后与契苾、纥骨等邻近部落合为乌护,成为回纥之一部。属回纥西支。其众一部分后成为回纥汗国的成员,部分则西迁至锡尔河流域和里海沿岸一带。此即波斯文作者所说的乌古思。 ②人名。回纥首领吐迷度之侄。贞观二十二年(648),因谋杀吐迷度,被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执杀。
白族的自称,参见“白族”(596页)。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相佑助者。辅助主译者译经,分工负责记录、翻译、核定译文、润色词句。在《西夏译经图》中16人分列主译者左右,其中8名僧人有姓名题款,4人为党项人。
咸丰七年(1857),回族领袖罗存弟、马德厚响应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率各族群众攻占缅宁,筑城举义,被署顺(宁)云(州)协副将魁昌镇压后,转至云州(今云县),与义军首领蔡发春联合,继续与清军战斗,
?—1750清代西藏地方官员、郡王。藏文史籍作达赖巴图尔。后藏人。藏族。噶伦※颇罗鼐之子。乾隆四年(1739),委任头等台吉,管理藏北39族、达木蒙古。十二年(1747),承袭其父郡王爵。任职后,虐使
撒拉语音译,意为“打哑铃”。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每当丰收或喜庆节日之时表演,以示祝贺。表演者双手持一对用石头凿成的状似哑铃的器械,表演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或平举过头,或下蹲、劈叉,或扔
879—923五代时后唐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唐末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次子。少有胆略,在晋王李存勖与后梁朱氏对峙中,屡立战功。夹城之役,从周德威为前锋,以功授检校左仆射,入为三城巡检,知衙内事。天祐
辽代官名。官府之佐史。会同元年(938),始以南北府和国舅帐郎君官为敞史。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夷离毕院、四帐都详稳司、遥辇帐和群牧司使等机构亦设有此官。四帐都详稳司和国舅乙室已小翁帐中的此官后改称将军
见“仡兜苗”(572页)。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统治制度。“伯克”原为突厥语,意为“王”、“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中的“匐”,即其异译。为世袭官号。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