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里雅苏台
①清代蒙古地区城名。雍正十一年(1733)左右置。以地多杨柳,故名。位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后旗北乌里雅苏台河和齐格尔苏台河间(治今蒙古扎布哈朗特),为定边左副将军及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驻次之所。乾隆二十九年(1764)冬,以旧城圮,重修,增高1丈6尺,厚1丈,周围500丈;置东、西、南三门,北迎河、引水环之。咸丰(1851—1861)年间,城毁复筑。光绪七年(1881),《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被辟为通商市场,贸易一度相当繁盛。城内街巷纵横,市肆林立,北京和呼和浩特等地商人往来络绎。 ②清代政区名。指定边左副将军所管辖地区。其中除喀尔喀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外,还包括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地区,相当于今蒙古国和前苏联的图瓦自治州、戈尔诺阿尔泰州、哈卡斯自治州、克罗麦沃州南部和新疆阿尔泰北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