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九松

九松

?—1868

清咸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凯塘(今凯棠)人。苗族。家贫,少习武功,素有“百人敌”之称。咸丰(1851—1861)初,受白莲教和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与苗民※高禾组织台拱、黎平、古州(今榕江)、都匀、八寨(今丹寨)等地苗民掀起反征粮斗争。坚持达半年之久,遭清军锁压。五年,又与高禾参加※张秀眉领导的起义军,坚持斗争。后与白莲教沈大六、杨龙喜等联系,于翌年聚众起义。攻破岩门土司衙门和清平(今凯里西北)县城。十年(1860),又进攻黄平、平越(今福泉)等地,并支援石达开部将曾广依攻占贵阳。同治二年(1863),与贵定苗民起义军潘名杰等攻占开州(今开阳)、修文、清镇、龙里和贵定。三年,与张秀眉起义军转战贵州、湖南西部等地。七年(1868),不幸牺牲。

猜你喜欢

  • 白霫三部

    见“白霫”(596页)。

  • 玛丽玛莎

    云南维西县剌普地区纳西族的自称。当地纳西族约于200年前由四川木里塔拉(原属今木里藏族自治县,现属盐源县)迁入。该地汉、藏、彝等族称纳西族为摩梭,又同音异写为“摩娑”、“摩沙”、“摩挲”。此为“木里摩

  • 焦礼

    1382-1463明朝将领。字尚节。蒙古族。把思台子。父于洪武(1368-1398)时归附明朝,封通州卫指挥佥事。父、兄卒后,因侄管失奴年幼,遂借袭其职,为都指挥同知,备御辽东。宣德(1426-143

  • 克普恰克

    即“奇卜察克部”(1352页)。

  • 月思别

    见“月即别”(374页)。

  • 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

    见“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305页)。

  • 十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睑,又作��、赕、睒。《新唐书·南诏传》:“夷语睑若州”,十睑即十州。其名曰:云南睑、白崖睑(又称勃弄睑)、品澹睑、邆川睑、蒙舍睑、大釐睑(又称史睑

  • 朝定

    契丹语,意“朋友”。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四月,中原后唐王朝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七月,遣供奉官姚坤赴契丹告哀,辽太宗※耶律德光言:“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渤海未下,不果往。

  • 年班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

  • 米隆

    西藏珞巴族对来自异氏族定居户的称谓。亦作纽磅、纽巴,珞巴语音译,意为“无地人”、“他氏族人”。须得到住地氏族或村寨首领同意后方能定居。经济生活以打工、开垦村公有林荒地、经营绝嗣和外迁户的土地,或借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