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语

侗语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方言内各分3个土语。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的北部。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南部的部分县。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多。语音:塞音声母都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有少数颚化和唇化声母;浊塞音声母已消失,同语支的水语、毛难语的mb、nd、?b、?d分别与侗语p、t、m、l相对应。声调有分化。南部方言第1、3土语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北部方言第1、2土语和南部方言第1土语有9个舒声调和6个促声调,这是因为所有的单数调都各分出一个新的声值的缘故。北部方言第3土语有7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只是第1调有分化。韵母趋于简化。北部方言已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只有ə是短元音。南部方言多数地方只有a和ə两个短元音,其中a带辅音韵尾时才有长短对立,其余元音都是长的,没有短的。韵尾有—i、—u、—m、—n、—、—p、—t、—k (或?)。北部方言一些地区辅音韵尾有失落或合并现象。因吸收近代汉语借词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丰富。量词可以单独修饰名词,也可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在名词之前外,一般在名词之后。如果名词有多个修饰语,则指示代词在最后。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常在宾语之后。形容词谓语之后可带名词补语。词汇:固有词中单音词为主,多音单纯词以双音节的居多。有许多单音节的近义词,如“打”这个词代表的动作,由于方式不同,就有十几个。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多是单音节日常生活用词,近代汉语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词。北部方言中汉语借词相对比南部方言多些。侗族聚居区内,侗语是侗族的主要交际工具。有部分人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汉语。杂居于侗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侗语的。

猜你喜欢

  • 中共绥远特别支部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根据新的斗争精神及绥远地区具体情况所建立的党组织。1927年10月成立。王建功任书记,贾一中任组织委员,范建中任宣传委员。成员有惠志诚、陈国奇、李亮明等。机关设在巧尔气召内。任务是在

  • 祭祖宗板

    旧时满族萨满教祭祀活动。祖宗板,满语作“倭库”,一般长1.5尺,宽1.8尺,满族入关前,各家于正屋西藏上龛置之,上放谱匣,内藏祖先像、族谱,祖先偶像或朝封诰命等。每逢年节,为“缅怀远祖”,行祭祖礼。其

  • 安顺州土同知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洪武十六年(1383)置,治今贵州安顺市东。元大德七年(1303),置普定路,设世袭土官总管。明洪武五年(1372),故元普定路女总管适尔赴京朝贡,授普定路土知府。六年,增设流官2员

  • 拾寅

    ?—418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一作什寅。姓吐谷浑氏。※树洛干子。北魏承平元年(452),其叔慕利延卒,继立为王。始于伏罗川(今青海湖西南巴隆附近)建城廓定居。附北魏,奉修贡职,受封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

  • 掘罗勿

    唐代回鹘彰信可汗之相。开成四年(839),乘回鹘大饥,汗国内乱,引沙陀兵逼彰信可汗自尽。立㕎特勤为署飒可汗。次年,为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10骑所破,失回鹘牙帐。与署飒可汗一同被杀。

  • 南裔异物志

    见“交州异物志”(876页)。

  • 侗歌

    侗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及贵州从江、玉屏等地。分“耶”和“嘎”两大类。“耶”是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其中又分“耶堂”和“耶补”两种类型。“耶堂”于春节期间演唱。届时男女分

  • 白马氐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

  • 王台

    ?—1582明代海西女真族著名首领。名万,俗称“万汗”。女真族。纳喇氏。塔山左卫都督※克什纳之孙。明嘉靖十三年(1534),克什纳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随父彻彻穆奔席北部绥哈城。其叔王忠(史称旺济外兰

  • 章饰

    见“益仓”(19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