俍兵
参见“俍人”(1687页)。
参见“俍人”(1687页)。
见“噶伦”(2498页)。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
详见“绛卓万户”(1785页)。
清派往俄国的使团。雍正七年(1729),清朝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胤禛决定用兵准噶尔。时值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即位,遂派遣理藩院侍郎托时、副都统广西等25人前往祝贺,欲联络俄国共同夹击准噶尔。随同前往的还有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
藏语音译,意“支差者住房”。旧时西藏※三大领主连同※差地一起分予※差巴居住的房屋。差巴对该房屋只有使用权。
蒙古国和元代自成吉思汗起历代蒙古诸帝之茔地。其周围“插矢以为垣,阔逾30里,逻骑以为卫。”(《黑鞑事略》)严禁入内。蒙古人称之为“大禁地”,由兀良哈部贵族率军守卫。其所在,《元史》称“起辇谷”;拉施德
见“自营地”(820页)。
即“乃颜城”(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