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丕

元丕

422—503

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河间太守乐城侯兴都次子。太武帝拓跋焘时为羽林中郎,随帝南征,赐爵兴平子。献文帝拓跋弘即位,累迁侍中。讨平丞相乙浑之反,迁尚书令,改封东阳公。孝文帝宏即位后,封东阳王,拜侍中、司徒公。奉敕制决疑难案事300余条。以执心不二,诏赐其入八议,享受优遇,即传示子孙,犯至百,听责数恕之;放其同籍丁口杂使役调,永受免除;若有对其谗毁者,即加斩戮。太和三年(479),迁太尉、录尚书事。博记国事,深受孝文帝和冯太后敬纳。十六年(492),援例降王爵,封平阳郡公。翌年,孝文帝南征,受命与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十八年,迁都洛阳,以其为太傅、录尚书事,留守平城。迁都督,领并州刺史。改封新兴公。雅爱本族风俗,对变俗迁洛、改制官服、禁绝旧语等,皆所不愿。二十年(496),因子元隆等谋立阳平王元颐,反对孝文帝迁洛变俗,事败被诛,受株连,被削职为太原民。时年垂80,犹随帝至洛阳,后还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二十三年(499),宣武帝元恪即位,自晋阳赴洛阳居住,以勋臣,历仕六世,封为三老。景明四年(503)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冀州刺史,谥平。

猜你喜欢

  • 彭显宗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又名彭舍怕俾。土家族。宣慰使彭南木杵子。正统六年(1441)十月,赴京贡马。七年,袭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职,诰授怀远将军。十四年(1449),与族人彭南木答相讦奏,既而讲和

  • 阿哲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阿格濮。他称阿哲。原为地名,后演变为部落、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弥勒、开远、易门、通海、双柏、华宁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西藏画卷

    意大利藏学家※杜齐(G·Tucci, 1894—198)著。1949年于罗马出版。全书3册。作者曾在解放前多次赴西藏、印度、尼泊尔、拉达克、锡金、不丹调查,并从西藏运走大量珍贵文物及史料。多数存意大利

  • 徐戎

    中国古族名。东夷之一。参见“徐夷”(1893页)。

  • 德力格丁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 阿什坦

    ?—1683清代学者。初隶满洲镶蓝旗,后改隶内务府满洲镶黄旗。号海龙公。完颜金裔。顺治二年(1645),选授内院六品笔帖式。九年(1652)进士。擢刑部给事中。康熙七年(1668),任实录纂修官。译著

  • 萨尔巴噶什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拉巴噶什、萨拉巴哈什、布库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有众千余户。首领齐里克齐(又作奇哩克齐)当年遣子鄂霍拉克进京朝觐,获三品顶戴。驻牧伊犁西南鄂尔果珠

  • 业普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都拉氏,以地为姓,隶东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四年(1854),以佐领从征,继升协领,后因事夺官。同治六年(1867),参与镇压捻军,复原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官布特哈副都统

  • 皇太极

    1592—1643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好学,勇力绝伦,多有战功,深得父偏爱。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并列为四大贝勒

  • 族中承袭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亦作族中轮管佐领。乾隆(1736—1795)中叶,佐领世袭制中新增的一种类型。四十三年(1778)定,无根源佐领中某家曾连续管理过5次以上者,既准其家世袭,其族之人皆可得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