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氏

元氏

北魏、东西魏皇室姓氏,即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复代国,旋称魏王。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从崔宏议,建号大魏,自称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并将“拓跋”释为“土后”之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次年,诏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二十年(496),改鲜卑姓为汉姓,以“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诏改拓跋氏为元氏。元氏子孙相承,至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西奔后,由权臣高欢、宇文泰各拥元善见、元宝炬为帝,分裂为东西魏。后为北齐、北周所代。西魏废帝三年(554),恭帝元廓即位后,去年号、称元年,同时复元氏为拓跋氏,其余诸姓亦皆复旧。隋时又称元氏,然亦有未改者。在隋唐仍有不少元氏官至高位。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参见[拓跋氏] (1355页)。

猜你喜欢

  • 托克湍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多新氏。字可斋。隶镶白旗满洲。初参与镇压义军,出征数省,受超等伤一处,赏戴花翎,赐号哈丰阿巴图鲁。同治八年(1869),擢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五年(1879),调成都副都统。十三

  • 策里浪吉

    见“定日”(1527页)。

  • 碑林女真文书残页

    金代女真文字手写字书。1973年8月西安碑林修整《石台孝经》,在碑身中心石柱南面卯眼里发现。已残。整理得11纸,其中4页为两面书写,共存女真字237行,计2300余字。为近代女真文字文献的重大发现,经

  • 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

    即“沙钵略可汗”(1131页)。

  • 吴添半

    1772—1795清乾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又名吴天半、吴半生。湖南凤凰厅苏麻寨人。苗族。年轻精悍,勇猛刚毅。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与贵州※石柳邓、湖南※吴八月等起义。二月,清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

  • 刀两竜

    1219—1273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五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原名匋两竜。傣族。※匋陇建仔之子。南宋宝祐五年(傣历619年,1257),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与宋朝建立联系,受赐刀

  • 立文法

    五代、北宋时西北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结盟的一种形式。将举事,先定约束,施设号令统领其众,谓之“立文法。”

  • 怯绿连河

    河名。又作“客鲁涟沐涟”、“怯绿怜河”、“怯吕连河”、“卢朐河”、“龙居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与斡难河(今鄂嫩河)、土兀刺河(今土拉河)同被蒙古部人视为“祖宗肇基之地”。1229年,元太宗窝阔

  • 召景哈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车里宣慰使司署主要官员。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最高立法及权力机构——议事庭的首席长官,即议事庭长,是召片领(傣族最大封建领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首领。不定期地主持召开议事庭会议,根据召片

  • 中英新订藏印条约

    1904年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噶尔丹寺长罗生戛尔曾等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不予批准,为挽回主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等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