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角鼓

八角鼓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以指弹击鼓皮,或搓鼓面震响小钹,或按节奏摇动鼓身发声。明嘉靖、隆庆间,有刘雄者在北京击八角鼓,擅绝一时。清乾隆时在八旗军中盛行,后流传至民间。清末以后,在北京和沈阳等地广为流行。 ②白族舞蹈乐具。有八角亦有六角者。厚寸余、长半尺多。边缘串有铜钱铜铃,单面蒙皮,晃动敲击时可发出声响。

猜你喜欢

  • 苦夷

    明代“野人女真”的一支。又作苦兀。唐称窟说、元曰骨嵬,后作库页、库野等。居库页岛塔他玛山西麓、郭多和河、博和毕河、音格绳河、塔塔玛河、德必河、萨哈林、如烈河、楚克津河诸河流域。明代隶奴儿干都司囊哈儿卫

  • 岳素布

    见“玉素布”(476页)。

  • 茂崖

    西夏职官末品封号。西夏语音“迷耿”。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武孝恭敬东南姓官民地忍”称号。下有论予、功有、友要、善定,涨满等5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木德

    1311—1390元末明初云南丽江土官。又作木得。原名阿甲阿得,字自然,号恒忠。纳西族。元末丽江路宣抚使阿烈阿甲长子。任通安州(今丽江县坝区)知州,升丽江路宣抚司副使。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明

  • 涅空

    藏语音译,即“涅巴会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由四大“涅巴”(管家)组成,设常任秘书“涅仲”一名,“仲衣”(管缮写、记录、档案者)一名、“东泽”(管投递公文、执行刑法等之人)

  • 李清泰

    清末伊斯兰教经师。河北沧州(今沧州市)人。回族。念经习教,学识渊博,开帐授徒,驰名京津。因排行四,人称“李四爷”,或称“沧州李”。咸丰、同治(1815—1874)年间,与著名经师王崇名、钊北李三分华北

  • 鄂伦岱

    ?—172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大臣佟国纲长子。初任一等侍卫。康熙二十七年(1688),授广州驻防副都统。二十九年,迁镶黄旗汉军都统。三十一年(1692),因员外郎马迪往谕准噶尔部策妄阿拉

  • 契丹北枢密院

    见“契丹枢密院”(1566页)。

  • 苏四十三

    1729—1781清代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领袖。原籍河州(今甘肃临夏),祖辈迁居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平民出身。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从师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首领

  • 爱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