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门八户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有6个儿子,繁衍成6门(支派),长子和次子各有一妻一妾,多出两支,合为8户,逐渐形成循化街子地区的8个村庄,即上房村、马家村、沈家村、撒里房村、撒兰巴海村、黑大门村、韩巴村、托伦都村。一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6个儿子的后裔加上由河州(治今甘肃临夏西南)迁入的马姓和沈姓两家,共称8户。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有6个儿子,繁衍成6门(支派),长子和次子各有一妻一妾,多出两支,合为8户,逐渐形成循化街子地区的8个村庄,即上房村、马家村、沈家村、撒里房村、撒兰巴海村、黑大门村、韩巴村、托伦都村。一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6个儿子的后裔加上由河州(治今甘肃临夏西南)迁入的马姓和沈姓两家,共称8户。
见“萧思温”(1997页)。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
清朝废土司设屯官的措施。通行于四川藏族地区、青海撒拉族地区等。乾隆(1736—1795)年间,清政府镇压四川杂谷、嘉绒及大小金川土司后,废除土司制,设屯官统治其地,屯设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武职,依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归上京路统辖。为金代最北边的路。金初置万户,海陵王(1149—1160在位)时,罢万户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设节度副使。治所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古城。治所南至上京670
清廷遣※侍卫充新疆驻守卡伦领班人。此制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例由京城禁廷一、二、三等侍卫及护军参领等派出,给予行装、生活资助,三年更换一次。如塔尔巴哈台配备12员,乌什配备11员。二十八年,叶
参见“拉孜”(1366页)。
?—645薛延陀汗国首领,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庶长子。唐贞观四年(630)受封为突利设,又作大度设,统治汗国东方异姓诸部。十二年(638)唐太宗册之为突利莫贺咄叶护,(亦作大度莫贺咄叶部)。十五年(641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
书名。清吴桭臣(1664—?,祖籍今江苏吴江县,生于今黑龙江宁安县,字南荣)撰。1卷。父吴兆蹇因顺治十四年(1657)科场狱案,次年被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县)。后其母吴葛氏由南来到戍所。康熙三年十月生
①土族语音译。青海省互助县五十地区土族的自称。 ②土族的他称。青海省互助县华热地区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