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刻木记事

刻木记事

文字未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借以记录数字、事件、传递信息等的方法。或用木片、或用骨片、或用竹片刻划。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刻木向称之为“券契”。《列子·说符》:“宋人有于道得人造契者,密数其齿”。这里所说的“齿”,就是指木片上的缺口或刻划的痕迹。中国青海乐都县柳湾新石器时代墓葬,曾出土40枚骨片,两边刻有缺口,也是记事或记数的用物。在敦煌汉简中,也有木刻出现。中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使用刻木记事方法,史不绝书。桓宽《盐铁论》在论述匈奴文化时称:“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一作卷衣),百官有以相记。”徐霆《黑鞑事略》、周去非《岭外代答》、严如煜《苗疆风俗考》、陆次云《峒溪纤志》、诸匡鼎《徭僮传》、方亨咸《苗俗纪闻》等,都有古代蒙古、苗、瑶等各族使用此法的大量记载。据查证,在中国现有各民族中,历史上曾使用刻木记事的还有独龙、傈僳、佤、景颇、哈尼、拉祜、傣等诸民族。他们或用以计时日、约信、记帐目,或用于借贷、交易、记录歌词,或用之典当土地、传递信息,也有用作离婚凭据的。刻划方法,依时、依事不同而有所区别。凡用于作通知的,为强调事件紧急,有时还附上鸡毛、火炭、辣椒等示意物。

猜你喜欢

  • 合迷里

    即“哈密”(1630页)。

  • 照烈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召烈、沼兀列亦惕。《史集》称该部即※札只剌部,而《元朝秘史》则认为是单独一部。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为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之子沼兀列歹之后裔。分布于浯泐札河(今蒙古

  • 噶玛拔希

    (1204或1206—1283)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噶玛支派中黑帽系第二辈祖师。本名却吉喇嘛。出生于喀木地区之止垅丹巴却秋,其族属哉波务家族,为当地权贵。幼年出家,从都松钦巴之再传弟子学经,取名却吉喇嘛(

  • 契弊歌楞

    见“契苾歌楞”(1566页)。

  • 格登山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达瓦齐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年(1755)春,清军应内迁准噶尔人民之请,自西、北两路出师征达瓦齐,五月五日抵伊犁。达瓦齐兵败,率众万余奔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结营固守。五月十四日,

  • 甲兵

    见“马甲”(154页)。

  • 拉卜楞寺规

    清代拉卜楞僧伽应遵守之规章。咸丰四年(1854),鉴于该寺清规戒律逐渐废弛,由该寺第四十七任堪布吉美丹巴尼玛加以整顿所订。章程规定:凡入寺僧伽,严禁邪恶、饮酒和偷盗;无特许,妇女不得入寺内;僧伽内部禁

  • 黄同

    汉时西瓯越人首领。曾归附南越国,封“瓯骆左将”。元鼎六年(前111),闻汉武帝兵伐南越,斩西于王降汉。元封元年(前110)被封下郦侯。

  • 高皇歌

    畲族历史叙事诗。又称盘瓠歌、盘古歌、龙皇歌、盘匏王歌等。各地流传本详略不一,内容大同小异。七字一行,长者达三四百句。一般由回忆、出征、成亲、隐居、打猎殉身、迁徙和尾声等9节构成。内容是根据畲族原始图腾

  • 成化钟

    明代彝族文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贵州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主持铸造。钟周围刻有彝、汉铭文上下各四幅,记载安贵荣夫妇塑佛像、铸钟以及安放于永兴寺的经过。钟上所刻彝文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彝文。现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