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匈奴青铜饰牌

匈奴青铜饰牌

古代匈奴人的装饰品。因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故亦称鄂尔多斯青铜饰牌。匈奴人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的青铜文化,其中包括青铜短剑、铜刀等兵器,马衔、马镰等马具,带扣、饰牌等装饰品。青铜饰牌装饰于衣服、腰带或马具上。其形状有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和半圆形等几种。饰牌上以镂空式雕有网格纹和动物纹。动物有马、牛、羊、鹿、虎等,呈伫立式、蹲踞式、咬斗式、群兽式等。动物造型生动,风格奇特,反映了匈奴人游牧、狩猎的经济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国际上誉称为“鄂尔多斯美术”。饰牌自19世纪开始出土,大量流出国外,轰动欧美,并举办过多次展览。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并集中于巴黎、伦敦、维也纳、丹麦、德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地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

猜你喜欢

  • 丸都刻石纪功碑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

  • 奶酪

    蒙古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蒙古语称“毕喜拉格”。多为牧民自制,其方法是:把鲜奶放在盆、罐等容器里,待发酵后开始出现分离现象,这种沉淀后的凝状物便是奶酪。在冬天,牛奶难于发酵,就放入锅内加温,一边搅拌

  • 新疆纪游

    书名。吴蔼宸著。1935年商务印书馆刊行。是书为作者1933—1934年在新疆考察时的见闻记。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13章,记述自天津至迪化、古城、塔尔巴哈台、伊犁等地考察沿途见闻。下篇7章,简述新疆

  • 昭德皇后

    ①金世宗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人。先世居海罗伊河(今汤原县境伏尔基河)。女真族,乌林答氏。行军猛安石土黑女。适完颜雍(世宗),治家有方。皇统九年(1149),海陵王弑熙宗篡立,深忌宗室,乃劝完颜雍多

  • 勃得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勃得本为天祚皇帝※永昌宫下之一抹里。又,辽太宗※永兴宫下有一※

  • 蒙古青史

    蒙古编年史。原名《青史》,为别于桂·旬努贝的藏文《青史》,通称《蒙古青史》。作者佚名。推测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原书不分章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叙述印度佛教和西藏诸王的世

  • 玉牒

    皇族谱名。 ①唐代宗正寺置修《玉牒》官。宋室援修之。 ②清代沿此美称,凡※宗室、※觉罗,以造黄册、红册。顺治九年(1652)定,宗室、觉罗凡生男育女、继嗣、婚嫁、授职或死亡等事,皆由※长史等官、族长、

  • 海伦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中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置,治所即今黑龙江海伦县。辖域东界兴东道,南接绥化府余庆县,西邻龙江府,北连讷河厅。府境沿革与※呼兰、※绥化2府略同。光绪二十四年(1898),

  • 咽面

    古族名。一作样磨,又译牙格马。唐代游牧部落九姓铁勒之一支。语言属突厥语族。初分布于热海(今伊塞克湖)与喀什噶尔(今喀什)一带,北与葛逻禄为邻,以那林为界。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耕作。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

  • 马仁

    僜语音译,意为“当家人”、“头头”。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蓄奴主。占有较多的土地、铁质工具等生产资料,普遍多妻。除少数外,一般都参加少量劳动,与家庭其他成员和奴隶共住一个长屋,吃穿无甚大差别。对妻子和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