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匈奴

北匈奴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邪单于),遣使赴汉,奉藩称臣,自是,匈奴分裂为南北。蒲奴率部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与汉和南匈奴对抗,史称北匈奴。因连遭乌桓、南匈奴袭击,兵败,族众离叛降汉,于二十七、二十八年连续遣使贡献,求和亲通市。后时叛时降,不断与汉、南匈奴军战。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乘其众叛衰耗之机,南匈奴攻其南,丁零略其北,鲜卑击其东,西域袭其西,四面受敌,不复自立,远引而去。章和元年(公元87年),左地遭鲜卑袭击,兵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余万人、兵8干余降汉,势益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为汉将窦宪及南单于兵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北部之额布根山),丧师万余,降者81部,20余万人。二年、三年,又连遭袭击,兵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北单于逃匿不知所终,新单于于除鞬被迫请降。五年,复叛,北归,为汉将王辅等追杀,部众溃散,部分西迁,约10余万落(即户)为鲜卑所并,其地亦为鲜卑据有。次年,降众15部20余万人复反,胁立逢侯为单于,兵败,出塞。分为2部,逢侯自领右部屯涿邪山(今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下,左部驻朔方西北。连年遭南匈奴袭击,困迫。安帝元初五年(118),归降,被徙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不知所终。此年,北单于世系不明。

猜你喜欢

  • 别儿哥

    ?—1265或1266钦察汗国第四代汗。又译别尔哥,伯勒克。蒙古孛儿只斤氏。※术赤之子,钦察汗※拔都弟。元太宗七年(1235),随拔都参加※“长子西征”,九年参与对莫尔多维亚的攻掠。翌年,统兵征钦察,

  • 马盂山

    辽代山名。属上京道。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马鞍山(一说为宁城县与平泉县交界处的山脉,或泛指宁城县以西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东,

  • 槐因亦儿坚

    蒙古语音译。又译火因亦儿干。“槐因”意为“森林”,“亦儿坚”意为“百姓”,《元朝秘史》释为“林木中百姓”,又称“森林民”。《史集》称:“有些蒙古部落,其禹儿惕(营盘)在森林附近,便被称为槐因亦儿坚,即

  • 神霄丹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

  • 建州私志

    书名。明海滨野史(一说作者康熙中叶人伪托)撰。3卷。记述明代女真族源流,各部间的交往及同明朝的关系。内容与《东夷考略》、《山中闻见录》大致相同,稍增加了一些内容。对满族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有《清初史料

  • 马注

    1640—1711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文炳,号仲修。云南永昌(今保山)人。回族。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十五世孙。幼家贫,年15始业文章。南明永历十一年(1657),永历帝在云南建国,以经济之才被

  • 甸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西汉时在氐族聚居区置。为※十三氐道之一。属广汉郡(治今四川金堂县东),东汉时属广汉属国。治所在今白水江上游,四川南坪县境,也即甘肃文县之西。三国蜀时废(一说西晋时并入阴平县)。

  • 鄂伦春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又作俄罗春、俄乐春、俄伦春、俄尔吞、鄂尔吞、鄂鲁春,俗称“栖林(麒麟)”。清代还据其使用马匹与否,有使马部、使鹿部,摩凌阿(满语,“骑马的”之意)鄂伦春、雅发罕(“步行的”之意)鄂伦

  • 卓纳

    ?—1631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世居哈达地方,哈达贝勒万之孙。太祖努尔哈赤时归附,授佐领,赐姓觉罗。天聪五年(1631),随军征明大凌河城,战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援军。奋勇挺进,败吴襄军

  • 自营地

    藏语称“恰得”,意为领主“亲手耕种”的土地,指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谿卡(庄园)内由※谿堆(庄园代理人)直接经营并靠“乌拉”(无偿劳役)耕种的土地。多分布在领主住宅周围,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上等地(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