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

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最早是德国传教士和人类学家施密特(W·Schmidt)于1906年提出来的。使用这个语系语言的民族,分布在印度、尼科巴尔群岛(印属)、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家和我国云南、广西等地。约有120种语言,其中包括历史比较悠久,使用人数较多的蒙达语(Munda)、孟语(Mon)、高棉语(Khmer,即柬埔寨语)、卡西语(Khasi)和越南语(Vietnamese)等。使用人口约6900万,约占亚洲总人口28.24亿(1985)的2.4%。南亚语系可分为四大语族。即越芒语族,孟高棉语族、蒙达语族和尼科巴尔语族。孟高棉语族,约有8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约1160万。使用孟高棉语族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我国的云南省。这个语族在语音上的特点是,辅音比较复杂,塞音清浊对立比较普遍,辅音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整齐。元音分长短的语言比较多,有少数语言元音有松紧对立,一般没有声调,词汇以单音节根词为主。语法意义主要由词序与功能词表示。词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越芒语族,约有8种语言,使用人口约5220多万。使用这个语族的民族,分布在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称京族)聚居地区和国我的广西省。越芒语族语言在语音上的特点是,辅音比较简单,塞音有清浊对立。大多数语言元音不分长短,声调起区别词义的作用。各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单音节词占大多数。词汇中汉语借词尤其是越南语占相当大的比重。语法意义由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句子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和补语在动词之后。蒙达语族,有19种语言(或方言),使用人口约540万(1961)。使用这个语族的民族,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等地。蒙达语族的特点是有一种半辅音,有点像音节末的不破裂塞音,气流通过口腔时不与发音器官磨擦。声音听上去常带有轻微的鼻音。一个词根可以加上前缀、中缀和后缀来改变它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尼科巴尔语族,约有11种语(或方言),使用人口约2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的尼科巴尔群岛上。这个群岛由19个岛屿组成。尼科巴尔语族的特点是只有不送气的清塞音,没有送气或带声的塞音,元音分长短。用附加成分来表示语法意义。谓语一般在主语之前,指示词一般在名词之后。文字方面,孟文和高棉文是南亚语系最古老的文字,字母形式和书写规则都来自印度文字。越南在10世纪以后,出现了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种方块字,部分借用汉字,部分使用汉字中会意、形声、假借的方法构成。13世纪以后,出现用字喃写的诗歌,大量作品流传至今。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语拼音方案。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为越南人民的书写工具。近百年来,有少数南亚语系的民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如卡西文、佤文。但大多数南亚语系的民族仍然没有自己的文字。

猜你喜欢

  • 翟戎

    古族名。参见“狄戎”(1104页)。

  • 李红光

    (1910或1906—1935) 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族抗日英雄。又名李弘海、李义山。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迁居我国吉林省伊通县留沙咀子屯。为人沉默寡言,天资聪颖,习

  • 伊努山卫

    见“亦文山卫”(873页)。

  • 青海王旗

    见“和硕特西前旗”(1451页)。

  • 刘震寰

    1912—1971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创建人之一。河北沧县人。回族。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中共冀南抗日第六军分区六大队指导员、沦县五区区长、津南支队第六大队长、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

  • 不薙发黑斤

    即“额登喀喇”(2535页)。

  • 削姆朗

    独龙语音译,意为“用刀子耕作或砍的土地”。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主要耕地,即火山地。一般是在冬、春选择地段,砍伐地上的树木、杂草,干后聚而焚之。播种前不翻土,玉米、豆类用木棍点播;荞、稗等进行漫撒。由于

  • 鹘突

    见“鹘笃”(2452页)。

  • 盘城

    见“锦州城”(2367页)。

  • 卒本川

    高句骊国始祖朱蒙初建国之地。一说其为地名,即《好大王碑》中的“沸流谷”,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富尔江注入浑江处附近(或说沸流谷为吉林省集安县通沟地面,即县治一带)。有说其为水名,即沸流江(水)的别称,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