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摩崖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0米处,坐东朝西。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的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刻石记述明辽东都指挥使刘清3次领军至此,监造船只,修缮庙宇。证明今吉林市乃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边疆起过重要作用。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0米处,坐东朝西。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的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刻石记述明辽东都指挥使刘清3次领军至此,监造船只,修缮庙宇。证明今吉林市乃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边疆起过重要作用。
71—165高句骊国第七世王。太祖大王※宫同母弟。汉本初元年(146),太祖大王年满百岁,以年老禅让其即位,时年76。其人勇壮而威严,少仁慈。即位后,相继杀右辅高福章、太祖大王元子莫勤,莫勤弟莫德惧而
见“赤成仁钦”(1013页)。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
?—1651清朝将领。察哈尔部人。蒙古族。父图尔奇叶尔登率众归后金,授三等副将世职。天聪八年(1634),父卒袭职。崇德元年(1636),从征明,败明巡抚袁应泰兵。又从征克什克腾。六年(1641),围
即“苏仆延”(1004页)。
1811—1872清代藏书家、著作家和书法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子偲,号邵亭,晚年号眲耳。※莫与俦子。道光三年(1823),随父到遵义府求学,五年考取秀才,十年中举。通汉、宋学,精尔雅六经、名物、
?—567北魏、西魏、北周大臣。字永贵。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先世昌黎大棘(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后徙居夏州。宇文莫豆干子。善骑射,喜音乐、棋奕。北魏正光(520—525)末,为统军,战破六韩
又称雅尔湖故城、雅尔和图、崖儿城。高昌都城遗址。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西10公里雅尔乃孜沟。因地处两河相交之土崖,故名交河。汉代车师王前庭治所所在地。6世纪初麹氏高昌在此建交河郡城。唐贞观十四年(640)
1781—184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童年就学于艾提卡麦德力斯,精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自道光十年(1830)起,一直任喀什噶尔阿奇
1807—?清代拉卜楞寺高僧。出生于苏呼·苏如沁地方的康木族。藏族。16岁,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五部大论。道光十年(1830),在祈愿法令上获得降然巴名号。咸丰二年(1852),进行多仁巴学巴的立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