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赞普听法图

吐蕃赞普听法图

敦煌吐蕃壁画名。又称吐蕃赞普礼佛图。在敦煌159号石窟内,位于东壁南侧。为彩色壁画,画于781—848年吐蕃占领敦煌之际。此图是《维摩诘变》大型壁画中的一部分,在维摩诘左侧帐下,画有以吐蕃赞普领先的听法诸国王子,伴有侍臣。其中以吐蕃赞普为首的吐蕃人图像约有7人,均身穿左衽长袖短衫,腰束革带,头戴高毡帽,帽之左右边延伸出白色宽边(又似头巾),掩护耳部,均束发于耳后。项部均戴项链。赞普之装束尤佳,头戴红高毡帽,帽下之白头巾左右外伸,掩护两耳。束发于耳后。帽后有帽翅。宽翻领,白袍,棕色袖口,脚穿乌靴。左臂下垂,右手执一碗形物(似香炉?),立于小方台上。其后一侍者,执龙头有柄华盖于赞普头上。赞普面容丰腴,面视前方佛像。其前后侍者,均手执花、供果等物。赞普形象与《唐书·吐蕃传》所载“衣被素褐、结朝霞帽”颇为一致。此图与158窟《举哀图》一样,均系吐蕃赞普崇佛的历史写照,同时也是一幅吐蕃民俗服饰图。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 女棚

    党项羌葬俗名。宋代麟(今陕西神木县)、府(今陕西府谷县)二州党项族中,男女私奔情死于野,双方亲属寻觅其尸体,用绸缎包身,外裹以毡,束以皮条,椎牛设祭。然后择峻岭,架木高丈余,称为女棚,置尸于上,以谓升

  • 清廷对蒙古的封禁政策

    清统治者从分散和孤立蒙古的目的出发,除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分别建立蒙古八旗、游牧八旗、总管旗、札萨克旗,限制其辖境,封锁其疆界,使之成为互不相属,不通往来的小块封建领地外,并对蒙古实行封禁政策,限

  • 鄂齐尔汗

    见“达延汗”(726页)。

  • 社学

    元代村社建立之学校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依农村立社法令,每社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令子弟入学受教。先读《孝经》、《小学》,次习《大学》、《论语》、《孟子》等1经史。社学可自

  • 南僚诗

    古诗名。1首。北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撰。是诗记述抚水州南僚人起义事件,据访问“村叟”写成,录“村叟”之言,颇有真实感。“南僚”,古族名,指居

  • 西秦武元王

    即“乞伏乾归”(125页)。

  • 白兰

    ①古族名。羌人的一支。以该地有白兰山(今青海黄河源西北布尔汗布达山)故名。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南部柴达木河流域以及四川西部地区。东北邻吐谷浑。以游牧为生,“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与党项羌关

  • 圣武

    大燕皇帝安禄山年号。756—757年,凡2年。

  • 撒答海

    蒙古语音译。古代蒙古社会习俗之一。凡蒙古妇女妊娠,将及月辰时,则移居于其他毡帐。若生子。则宴亲亲友。元代宫廷亦有此俗。《元史·祭祀六》载:“凡后妃妊身,将及月辰,则移居于外毡帐房。若生皇子孙,则锡百官

  • 夜落隔

    见“夜落纥”②(1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