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演变为※兀鲁思和※鄂托克,在军事上演变为万户(土绵)、和硕制,以适应频繁、激烈的战事。过去的“兀鲁思”一称到明代虽还有“国家”的含义,但更普遍地用于称呼大领地,军事上则称为土绵(万户)。每个兀鲁思又分为若干鄂托克,如喀尔喀十二鄂托克等。由鄂托克成员中的壮丁组成的武装集团称为和硕。每一鄂托克根据其人数的多少,分别提供50至1000名的和硕军队,自备武器装备和马匹,或由联户(十户、二十户、四十户、百户)承包。大领主(汗、王、台吉、太师等)兼万户长。和硕的首领称和硕齐,由鄂托克的领主(台吉、宰桑)兼任或由大领主另行委任。鄂托克及和硕到明中期(达延汗治世前后)普遍存在于东西蒙古。起初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鄂托克是领地,是政治、经济单位,和硕是军事组织,职责是出征或防御。后来互相通用,到16世纪后半期,小领地也称为和硕。17世纪以后,取代了鄂托克,成为封建领地的名称。清代演变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