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

和硕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演变为※兀鲁思和※鄂托克,在军事上演变为万户(土绵)、和硕制,以适应频繁、激烈的战事。过去的“兀鲁思”一称到明代虽还有“国家”的含义,但更普遍地用于称呼大领地,军事上则称为土绵(万户)。每个兀鲁思又分为若干鄂托克,如喀尔喀十二鄂托克等。由鄂托克成员中的壮丁组成的武装集团称为和硕。每一鄂托克根据其人数的多少,分别提供50至1000名的和硕军队,自备武器装备和马匹,或由联户(十户、二十户、四十户、百户)承包。大领主(汗、王、台吉、太师等)兼万户长。和硕的首领称和硕齐,由鄂托克的领主(台吉、宰桑)兼任或由大领主另行委任。鄂托克及和硕到明中期(达延汗治世前后)普遍存在于东西蒙古。起初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鄂托克是领地,是政治、经济单位,和硕是军事组织,职责是出征或防御。后来互相通用,到16世纪后半期,小领地也称为和硕。17世纪以后,取代了鄂托克,成为封建领地的名称。清代演变为旗。

猜你喜欢

  • 贸易亭

    清代设于伊犁等地与哈萨克、布鲁特等进行贸易的场所。亭置营务处或驼马处,由贸易章京经理。亭旁置土堡,供前来交易商队居住。当商队抵达卡伦附近时,守卡官兵即将其人数、货物、牲畜进行登记,并连同所送王公、台吉

  • 与墩

    见“预墩”(1962页)。

  • 山神树故事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傣族和哈尼族中关于民族关系的传说。相传古时洪水泛滥,百姓流亡,有5家傣族和7家哈尼族逃至黑龙潭附近,时一片荒凉,野兽出没,12户人家一起栖于大树上,过着共同狩猎,平均分配的原始生活,两

  • 察哈尔佃齐七世

    1836—1879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茂明安旗人。兰占巴绰音佩勒荪之子。道光(1821—1850)中,经理藩院奏请,在雍和宫经※金瓶掣签钦定为佃齐七世活佛。并承袭札萨克达喇嘛职。道光、咸

  • 孛罕

    蒙古国将领。又译孛坚。兀鲁兀氏。初事铁木真(成吉思汗),充宿卫,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以功封千户长。窝阔台汗(1229—1241年在位)时,领蒙古、汉军从攻河中及潼关、

  • 李锦贵

    ?—1861清咸丰年间广西上林壮族起义首领。上林县东(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关村人。壮族。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为人刚直侠义,颇孚众望。咸丰(1851—1861)初,被村人举为东关团总。

  • 希日免克

    一种大型的半地穴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意为大型地窨子。亦作“希日免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小型的称“胡如布”,筑法见“胡如布”(1580页)。

  • 华旦土丹嘉措

    1774—1847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嘉雅牧区地方。5岁坐床,拜然绛巴阿旺脑吾为师,聆听《甘珠尔》大藏经之教敕。7岁时,在神变祈愿法会上,讲《菩提道次精要》、《祝愿经》等经典。后在塔尔寺从六

  • 巴尔库勒淖尔

    见“蒲类海”(2319页)。

  • 阿布都喇汗

    ?—1669叶尔羌汗国第九代汗。又译阿布杜拉汗、阿布都拉哈汗。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王阿布都、拉失德汗孙。世居新疆。清崇德三年(1638),平息叶尔羌汗国统治集团纷争,恢复东西两部统一,被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