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城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分,墙高2.5丈,面宽2.4丈。四周浚壕,阔2丈,深1.2丈。设4门,每门各建楼筑月城,东曰向阳,西挹爽,南迎熏、北拱辰。城内无商贾,有居民10余户,哈密直隶通判驻札。新城:在老城西南3里。雍正五年(1727)建。周里许,为清军官兵驻防处所。有东、西、北3门,每门各置城楼一座。北门外添筑围墙一道,长167.3丈,高1.2丈,厚5尺,以供屯粮,东、西关厢连城周4里余。乾隆二十五年(1760),粮城内建造兵房400间,供移住官兵眷属居住。同治七年(1868)重修。城周1里6分,高2丈,宽1.4丈。“城内回汉杂处”。由新城至老城,有街道相接,贸易俱在城外。在老城西南4里许有回城,周4里6分,高2.6丈,宽3丈。设东、北2门,为哈密维吾尔族伯克额贝都拉属裔驻地。居民从事农业。是清代前期抗御准噶尔部的前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