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1635—1723

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一代活佛。法名札那巴札尔(亦译乍那巴乍尔,意为智慧金刚)、罗布藏旺布札勒三(一作罗布藏丹毕扎拉钦),尊称温都尔格根(至上光明者)、博克多格根(圣光明者)。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六世。孛儿只斤氏。喀尔喀蒙古第一代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察珲多尔济弟。在车臣汗硕垒鼓动下,捐身佛门。清崇德三年(1638),从札木巴利特(一译驾母巴林)诺们汗喇嘛受格宁戒,在家修行。翌年,从旺西布鲁勒呼喇嘛受拉布琼戒,出家为僧,在席勒图诺尔寺院坐床,获“善智释迦幢”称号。顺治七年(1650),至西藏札什伦布寺晋谒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受沙弥戒。又至布达拉拜谒第五世达赖喇嘛,潜心修法,被宣称为第十五先世迈达哩胡土克图(达拉那达)的转世,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意为尊者·正士·转世活佛)法号。从此,哲布尊丹巴系由萨迦派(花教)改宗格鲁派(黄教)。八年,奉格鲁派两位大师法旨,携传法喇嘛和50余名工匠返喀尔喀,筹建寺院,传播黄教。十二年(1655),遣使至北京,向顺治帝敬献佛像。同年,再次入藏晋见达赖和班禅,修习秘法。翌年,返喀尔喀。十六年(1659),举行“白池讲经”大法会,将黄教弘播喀尔喀全土。从西藏迎请全部《甘珠尔经》并组织抄写两部。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至莫斯科,抗议沙俄侵略军掠夺喀尔喀的领地和属民。二十年(1681),遣使向康熙帝敬献佛像3尊。二十五年(1686),奉康熙专旨,协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和达赖喇嘛的代表噶尔旦西勒图调解喀尔喀左右翼之间的纠纷。二十七年(1688),因准噶尔部领主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率3万兵侵入喀尔喀,诸部抵抗失利,遂毅然决定“全部内徙,投诚大(清)皇帝”,拒绝投降沙俄,受到清廷妥善保护及内蒙古各族热情接待。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进见康熙帝,被封为大喇嘛,委以喀尔喀宗教事务管理大权,位列喀尔喀百官有司首班。此后数年,随康熙帝冬寓北京,夏居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三十五年(1696),至热河祝贺康熙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东南)大败噶尔丹凯旋。三十七年,陪同康熙至北京旃檀寺礼佛,又随驾五台山。三十八年,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去世,返漠北做法事。四十年(1701),重修被噶尔丹焚毁的额尔德尼昭(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五十年(1711),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修建1所活动大寺院,以来往各地传教。五十七年(1718),奉旨多次致书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劝其勿袭扰藏民。六十一年(1722),以88岁高龄从漠北赶赴北京,吊唁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在北京黄寺圆寂。雍正帝亲至灵前悬帕奠茶,追赐“弘法大师”尊号,令永世称呼毕勒罕,专派大臣护送龛座返漠北,供奉于专修的庆宁寺。

猜你喜欢

  • 祭河神

    旧时达斡尔族的求雨祭祀。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遇旱年举行。由氏族或村屯中的年长妇女发起,约集每户妇女各带鸡一只到河边。祭时,先将供鸡杀死,用带血的鸡皮挂在事先插好的三角木架上,同时

  • 阔阔带

    ?—1262元朝将领。又译阔阔歹。蒙古兀良哈氏。时而与氏合称兀里羊哈台阔阔带。都元帅兀良合台次子(一说作西征主帅速不台次子,兀良合台弟)。袭职,为都元帅。世祖中统三年(1262),与宗王合必赤讨平李璮

  • 达玛与木育

    景颇语。汉语俗称“姑爷种”与“丈人种”。解放前云南景颇族盛行的一种单向姑舅表婚制。习惯规定,姑家的男孩必须娶舅家的女孩为妻,即姑爷家的表兄弟,是舅家表姊妹的当然丈夫,故姑家被称为“姑爷种”,舅家被称为

  • 勒姐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湟水流域安夷县东南勒姐溪。溪因其部落居此而得名,地当今西宁东平安县。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与※卑湳种羌联合起义,与汉军战于和罗谷,后被镇压。永初元年(107),与当煎等羌发动起

  • 猷吞

    即“由屯”(564页)。

  • 北征后录

    书名。明金幼孜(1368—1431)撰。1卷。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部给事中。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十七日成祖北征瓦剌答里巴、马哈木等,至八月初一

  • 傣哪文

    参见“傣文”(2242页)。

  • 阿骨打

    1068—1123大金国创建者。又名完颜旻,生女真完颜部人。金世祖劾里钵次子。幼年好弓矢,善射,深受父爱。稍长,能号令诸军。后因战获麻产有功,受辽命为详稳(诸官府监治长官)。辅佐肃宗、穆宗、康宗时,不

  • 长孙炽

    549—610北周、隋大臣。字仲光。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北魏冀州刺史长孙裕孙,平原侯长孙兕子。颇涉群书,兼长武艺。建德元年(572),为通道馆学士。二年,授雍州仓城令,转盩厔令、崤郡守,

  • 吴天半

    即“吴添半”(10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