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靖腊尔山苗民起义

嘉靖腊尔山苗民起义

明嘉靖年间腊尔山地区苗民起义。腊尔山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区。嘉靖十九年(1540),该地连遭旱灾,粮食欠收,而土司和卫所官吏苛虐无度,民不聊生,奋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贵州铜仁平头苗首领※龙子贤、※龙桑科率领苗众依凭山区地势,抗拒官府征派粮款,抵抗贵州、湖广官兵镇压。龙子贤等转战湖广境内,与苗民※龙求儿、※龙母叟、龙柳补、龙郎七等联合攻酉阳等地。明廷派湖广、贵州御史万镗率6万余官军至辰州招抚龙求儿、龙母叟。二十三年十一月,复利用土官诱俘此2人。二十五年(1546),明廷集军10万镇压起义军。二十六年九月,龙子贤移至沅州、麻阳一带,活捉清浪参将杨钦,杀沅州卫百户等。二十七年四月,铜仁苗民※龙许保与吴黑苗在龙鱼寨俘获侗仁指挥张韶和百户钱用,并联络永顺、保靖、酉阳、平茶等司苗民及土官与明军斗争。二十八年,明总督张岳采用“先剿后抚”之策。二十九年,龙许保攻破思南府印江及石阡,俘知县、推官等。明廷改派广西总兵官都督佥事沈希仪等率十六万官军镇压。贵州铜仁30余苗寨俱陷。龙许保、吴黑苗等转入湖广镇草,与四川小平茶苗族许保等入思州府,俘知府李允简等,开狱放囚,开仓分粮。三十年六月,由于叛徒出卖,龙许保在猫儿囤中伏被俘。三十一年(1552)八月,吴黑苗等被杀,起义失败。起义共历时10余年之久。

猜你喜欢

  • 噶玛兰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噶玛兰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已不会说噶玛兰语,一部分迁移到东海岸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包括花莲县新城乡嘉礼村,丰滨乡新社村,立德村,台东县

  • 客失的迷

    古突厥部之一。元代为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译客思的音、克失的迷。此称始见于唐代,位于唐努乌梁海之克木池克河畔之摩崖题铭及敦煌文书古藏文抄本均提及此部。法人韩

  • 天文原理

    蒙文书名。全书5函、38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用木板刊印。这套丛书陆续刊印,故书名不统一。内容讲述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故名《天文原理》。参加编辑者有御前侍卫拉喜以及拉隆·单金、阿日必札平、敖其

  • 喃字

    15世纪以后越南借用汉字和仿照汉字形式书写越南语所创造的文字,称“喃字”。京族迁入我国后,沿用为本民族民间土俗字。采用汉字构字方法,以汉字表音表义(左边表音,右边表义)。因其笔划过繁,结构复杂,仅限于

  • 瓮傍蛮

    古族名。明代对贵州瓮傍寨仡佬族的称呼。其地位于新添卫(今贵定)境。明洪武九年(1377),因不堪侵扰,举族反抗,后被贵州卫指挥顾成发兵讨平。

  • 赤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赭面国。据敦煌汉文文书《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有此称。有藏文“gdong dmar gyi yul”意译。参见“赭面图”(2487页)、“吐蕃”(765页)。

  • 元禧

    ?—501北魏宗室。字思永,或作永寿。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咸阳王,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出为冀州刺史,加都督冀等六州诸军事。诏以廷尉卿李

  • 西夏中兴行省

    元地方建置。因西夏于此地建国而得名。中统二年(1261)立行省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或称中兴行省、西夏行省。至元三年(1266)改置宣慰司,直隶中书省。八年,再立行省。十年,复罢。十八年,再立行省。

  • 青州真教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院。地在山东青州益都镇。元丞相伯颜后裔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为历史上山东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淄博、临沂、济宁等地阿訇多在此学经。全寺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宏伟,工艺精湛,

  • 果基·小约丹

    1894—1942又作果基·小叶丹。彝族。四川冕宁县黑彝果基家萨特支头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彝族地区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建立友好关系,赴余家海子面见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