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尔寺

塔尔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作塔儿寺。藏语称“衮本”,意为“十万佛身”。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为中国藏传佛教六大名寺之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出生于寺址所在之处,时人据其诞生日的神异传说,初在该地建莲聚塔。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建静修房一座。万历五年(1577),复于塔之南侧建弥勒殿。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至青海,驻锡于此,命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等藏族部落头人合力建成此寺。后又经多次扩建,渐成为拥有殿宇、经堂、扎仓(学院)、佛塔、僧舍等古建筑群36座,占地达600余亩,规模宏大,国内外知名的寺院,是喇嘛教僧人和信众向往的圣地之一。历辈达剌喇嘛和班禅均曾在此寺驻锡。清帝历封该寺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等活佛为呼图克图或诺门罕。寺中最大活佛为阿嘉呼图克图。至解放前已传二十一世。历世活佛多至北京,常住雍和宫。最盛时寺僧多达5000余人。寺院建筑多为汉藏结合,形式、造型新颖。寺内保存有宗喀巴遗物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琳琅满目之法器,千姿百态之佛像和浩瀚之佛经与佛学文献。尤以绘画、堆绣、酥油花,称为“艺术三绝”,驰名中外。寺内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并有印经院一所。寺中政务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为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由总法台主持,下设噶尔克会议和大吉哇。宗教组织由总法台负责,下设总引经师和大僧官,管辖四大学院,各院设有本院堪布,堪布下设格贵(僧官)和经头。较大宗教活动有四大观经法会,燃灯五供节和年终送瘟神活动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安抚司同知

    官名。元代始置,职位仅次于安抚使。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六品,为安抚使佐贰。参见“安抚使”(908页)。

  • 完颜闾山

    ?—1219金大臣。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调观察判官,补尚书省令史。历都转运都勾判官、河东南路转运都勾判官、南京警巡使。南京按察判官,累迁沁南军节度使

  • 凤伽异

    唐代南诏王子。又作凤迦异。乌蛮,姓蒙氏。阁罗凤之子。天宝五年(746,一作四年),奉父命使唐,得厚遇。七年(748),入朝宿卫,唐授以鸿胪卿兼阳瓜州刺史,都知兵马大将军。十一年(752),吐蕃授予大瑟

  • 十六净法

    旧时西藏地方世俗道德规范。源于吐蕃时期。内容为:敬信三宝;求修正法;报父母恩;敬重有德;敬贵尊老;利济乡邻;直心小心;义深亲友;追踪上流,远虑高瞻;饮食有节,货财安分;追认旧恩,及时偿债;称斗无欺;慎

  • 巴勒布冰图

    ?—1668清代蒙古王公。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初为喀尔喀台吉,隶札萨克图汗。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琳沁所戕后,部众溃散,他从杭爱山率部投

  • 西畴人

    古人类化石。1972年冬发现。因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街仙人洞出土,故名。出土有5枚晚期智人牙齿。牙齿特征、尺寸大小,特别是其中右下第一或第二臼齿的咬合面,具有“十”字形结构,长宽指数在现

  • 石宗四起义

    清代苗族农民起义。嘉庆九年(1804),※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加强在湘西地区统治,推行“屯田养兵、设卡防苗”政策。在永绥(今湖南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古丈、保靖五厅增设守备、把总、外委等

  • 阿里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藏语音译。西宁管辖40族之一,即雍正时(1723—1735)达赖宣抚的阿里克40土司中的阿里克部落。原驻可可乌苏。东至多尔宗与察罕诺们汗界,南至纳克溪、色特尔布木,西至厄林汤奈

  • 佶僚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仡僚、※仡佬。分布在辰、沅、靖州(皆在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宝元二年(1039),受辰州州将张昭懿招辑,3千余人附宋,为始见于史籍的记载。其民有张、符、覃、杨、谢、刘

  • 贺麻路乎

    ? —1777清代青海循化地区伊斯兰教新教首领。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出身平民。乾隆二十六年(1761),从师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派首领马明心。二十七年,因受老教(花寺门宦)控告,